徽杭印象0-引子

感觉上五一假期好像刚刚结束,迷糊之间已到了中旬,

总是喊着要写游记却也一直没动笔,下午腾出了一点时间,把五一出行的路线画了一下。

点击看大图清楚些。

Aman已经把活动行程整理了,我就懒一下,把他的拿来贴一下。

至于游记嘛,过两天慢慢写~

记录看风景的心情

在屋里待得久了,想出去透透气。难得五一假期,遂与同学zero、Zb及emma一起踏上了本次旅程(在此要特别感谢emma在行前整理的功略资料及行程安排)。总的说来,这是一次非常成功出行,达到了锻炼身体、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目的。回来后,身体是疲惫的,但心情是愉悦的、回忆也是美妙的(光对着2G多的PP就看了两天),脑海中不断浮现在路上的情景。与好友一道,享受徒步的过程。就象广告里说的那样:重要的不是路途两旁的风景,而是看风景的心情。大致记录本次行程,以之留念。活动时间:2006年5月1日——5月5日出发集合时间:2006.04.30 21:30 涉及路线景点:徽杭古道(皖)、嶂山大峡谷(皖)、徽州古城(皖)、大明山(浙)、瑞晶石花洞(浙)、虎跑泉(浙)、水溪烟树(浙)、龙井村(浙)、西湖(浙),etc. 行程: D1:徒步徽杭古道,宿下雪堂逍遥人家; D2:继续旅途,下雪堂出发,折回穿越嶂山大峡谷,目的地歙县徽州古城,宿家庭旅馆; D3:离开安徽,赶往浙西大明山,下午游瑞晶洞,晚宿昌化镇; D4:一早从昌化出发,往杭州,游虎跑泉、九溪烟树、龙井村一线,晚宿浙大学生招待所; D5:起早游西湖,下午3:30大巴返回学校。

携带的物品: 1. 背包、睡袋; 2. 毛巾、肥皂、牙刷、牙膏、梳子、镜子等个人卫生用品; 3. 衣物、登山鞋(运动鞋)、拖鞋、袜子等; 4. 食品、水、巧克力、牛肉干等; 5. 相机、一次性雨披、垃圾袋、炉具、报纸、卷筒纸、湿纸巾、头灯、备用电池等;

目的地介绍:徽杭古道: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皖南古称徽州,它北靠黄山,南依天目,生存资源的匮乏,使得当地人民自宋朝以来就不断向外寻求发展。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走出了一条条饱含风霜的经商之路。它西起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东至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全长四十余里,是古时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纽带,是山里人的生命线。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道是绩溪县境内的盘山小道,长度大约5华里,是古道的精华;

大明山:位于临安西部顺溪镇,别名千亩田,山颠平坦,广达千亩,故名。《昌化县志》载:“大明山,县西九十里,其巅广千余亩,如平地。”相传唐宣宗微时,首隐居于此,赋诗明志:“ 穿山透石不辞劳,地远方知山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此山多奇峰怪石,森耸峭拔,足称名胜。有白蛇岩、鹞子峰、隐将林、玉龙瀑。远望七峰如锷剌天称七峰尖;山顶清溪蜿蜒,游鱼细长如竹,称竹叶鱼;半山有瀑布, 一泻而下,气势跌宕。许多古迹随着美丽的民间传说。朱元璋屯垦时曾登台拜将, 故山顶有点将台;朱元障屯军千亩田,招兵买马,生聚训练,养精蓄锐,然后杀下山去,打下大明江山,故称大明山。

瑞晶洞景点概括: 瑞晶洞位于浙江省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8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51公里,地处浙皖“黄金”旅游线上。此洞发育在5亿年前的晚寒武纪带状含水量白云质灰岩之中,洞口向南, 洞体按自然组合划分为七厅,一般宽35-50米,高10-70米,洞道长460米,总落差121.6米,面积达16900平方米。洞厅规模,洞体落差,洞景品位等方面,在国内溶洞中实属罕见。洞外,青山连绵,秀水蜿蜒,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洞内钟乳石具备喀斯特溶洞通常所具备的一切品种和常见的绚丽、奇特之外,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洞体宏大壮观,及由此而造就的磅礴气势和华贵风度。洞厅间层次清楚,石钟乳发育历史久长,景观晶莹透剔,洁白如玉。

等有时间把2G之多的照片处理好了,挑一些放上来,就知道有多漂亮了。嘿嘿

亚布力滑雪行流水记5-2006年1月25日

2006年1月25日 最后一天,下午四点的火车离开。趁着上午,滑单板!
其实心里还是挺紧张的,大家都说学单板摔跤摔得厉害,而且摔得会特别疼,我这心里面不免十分没底。
今天来的是雅士奇雪场,亚布力最初级的雪场,坡不长,也不算陡,雪质也算比较好的。
雪场离酒店很近,文丽带我过去,又帮我私下找了个师傅给启蒙一下。 右边的是教练
从穿鞋、穿板开始学起,嘿嘿。
经过师傅指点,我基本知道了一些初级的动作要领。 自己开始实践喽!
对单板开始还是很不适应的,重心掌握不好。
最开始是从山腰开始往下滑的,其间摔了特别疼的两跤。第一跤还好,往后面摔,就是屁股摔得特别疼,我怀疑快开花了。第二跤夸张了,整个人腾空飞出去,结结实实地平趴在雪上,震得我这五脏六腑一起难受,感觉肠子都打结了,脑袋也震得晕了好一阵,就趴在雪上缓了好半天才爬起来。 摔!摔!摔!
摔过这一跤以后,我下了一个决定:以后打死我,也不朝前面摔了,管他动作标不标准呢,重心要一直在后面。 开始,滑下去以后就要把板子卸下来,拿着板走到山上,再把板子穿上,麻烦死了,又累,一身汗。
后来,看着其他滑单板的都乘拖牵上去,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乘拖牵上山,弄了几次才总结出既快速又省力的乘拖欠上山的方法。
后来就在山顶开始往下滑了,逐渐比较适应了,把速度控制得稍微慢一点,滑着就基本没什么问题了,甚至可以准确地滑到乘拖牵的入口停住了,呵呵。乘拖牵也可以不卸板了,免得每次上到山顶要穿板,下到山底又要卸板的麻烦。
本来以为会摔得很惨,于是早上就只预订了滑两个小时,滑到后来有点感觉了,快到时间的时候感觉还没滑够,于是又给文丽打电话,请她帮我再续两个小时,一次过够瘾,呵呵。
今天滑得是最热的一天,没有戴护脸,没有戴耳包,滑到后面把外套的拉链也拉开了,腋下的透气拉链也都拉开了,即便是这样,内衣仍然全都湿透了。 中间休息时自拍的 连着滑四个小时单板对体力的消耗很大,午饭也没顾上吃,还好文丽塞给我一根火腿肠,还是顶了一点事的,多谢:)。最要命的是我随身的背包里没有带水,因为前两天滑六个小时也没觉得渴,水背在包里又重,就没带,谁知道今天出这么多汗,渴得要命,中途实在没办法,下到雪具店买了瓶水,一块钱的娃哈哈这里要卖三块钱,寒。
滑完了在简单休息了一下,与文丽道别,三点钟,就和两个韩国室友(一道回哈尔滨)坐上了山庄的送站车,去亚布力火车站。
买了票,在车站旁边的小吃店要了一斤饺子,三个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把饺子解决了以后,到车站,刚好上车。
车上人很少,可以躺在座位上,睡觉啦,呵呵。
好累,睡了……

亚布力滑雪行流水记4-2006年1月24日

2006年1月24日

早上九点准时起床。房间里的花大姐(七星瓢虫)好多,估计是青年公寓背靠高山的结果。

青年公寓

总之,房间里花大姐到处都是,床上,被子上,桌子上,鞋子里,甚至暖水瓶里。第一天刚来的时候,我从暖水瓶里倒开水,竟然倒出来一个花大姐,让我惊讶不已,佩服于这位花大姐追求自由,探索未知,舍生取义的勇气与精神,我暗下决心,以后买水喝。

连日的征战,身体有些累,趁上午的时间好好休息一下。找出昨天在酒店超市买的碗面作为早中餐。据说昨天超市一共卖出去三个碗面,一个在我这,另两个是我的两个室友买去的。

看来,也只有我们这种自己来滑雪的,才有如此的生活方式。
下午,滑四个小时的高山!
昨天晚上,听两位室友说滑了最难的九号道,受到他们的怂恿,心里痒痒的。

今天准备留意一下九号道。
另外,听说还开放了十一号道,据说雪质比较好,不过宽度很窄,对转弯是个考验。
一上去,还是先滑了六号道,天哪,人好多呀(其实不算多,只是路上会时常遇到人,我昨天滑的时候,一路上可是基本一个人也看不见的呀)。

一看见路上有人,我立马不会了,总怕跟人家撞上,这弯也不会转了,动作也变形了,速度也控制不住了,到了陡坡的地方,就直接往下摔吧。

而且,路上依然有一堆人在翻雪,翻的位置也和昨天不一样了,留的过道更窄了,弄得我又不会了,摔吧。
又滑了两趟六号道,才基本适应今天的新情况,不摔了。
滑九号道?

我在九号道的顶部停下,一看,妈呀,就能看见下面的十多米,后面的雪道根本看不见,这跟悬崖没什么两样。

我在上面,是运气,再运气,运了半天气,最后死活还是不敢往下滑,算了,咱技术还不到位,等下次吧。
十一号道的终点是缆车在山腰的一个站,它基本上是沿山腰横向的,中间与八号道(今年未开放)和九号道都有交叉路口。

滑完十一号道再乘缆车到山顶,大概一共要用十分钟左右。这条线路的确稍有些窄,但坡度不是很陡,雪质也还好,所以滑起来还比较舒服。

滑到与九号道交叉口的地方,我特意停下来,看看能不能从山腰沿九号道滑下去,看着陡峭的山坡,经过反复斟酌,我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从交叉口往九号道下面看

从交叉口往九号道上面看,有工作人员在垫雪

看着有高手沿九号道从山顶滑下来,到与十一号道交叉的地方再转到十一号道,然后乘山腰的缆车再上山,这样既可以滑得爽,又可以节省时间,因为如果一直滑到山脚下,单是坐缆车再上来,就要二十分钟了。

又看到一高手竟然从未开放的十号道滑了下来,评价是十号道比九号道还难滑,佩服得我五体投地,要知道,没开放的雪道上什么都可能有,石子呀,树枝呀,或者刚好没有雪之类的。
一个下午,我滑了六趟六号道,五趟十一号道。
最后从六号道滑下来,时间缩短到八分半钟了。

后来,在后半段,基本不减速,沿路冲下来,速度非常非常快,高速中的感觉很好,身体有些发飘了,遇到雪道上有小雪包,甚至可以自然地腾空而起,感觉像飞一样,很爽。

然而,此时我却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不是因为激动,而是因为我的太阳镜漏风,冷风绕过镜片的边缘吹到眼睛里,泪水自然就下来了。

看来买个正经的雪镜还是有必要的,太阳镜关键时刻也不管用了。

不过,今天也是够累了,头一天滑到了腰酸背痛的程度,到最后,都不得不两个手拄着膝盖往下滑了。

虽然好累,还是在滑过雪以后,背着相机在院子里转了转,认了好多没走过的路。

昨天在酒店前面看到用雪盖小房子的,今天已经完工了。

雪屋
今天是离开前的最后一个晚上,晚饭,和两位室友加上文丽和小裴去农家院吃。
感谢小裴同志带病参加此次宴会。

亚布力滑雪行流水记3-2006年1月23日

2006年1月23日

又是睡到八点半,起来了马上联系滑高山雪场的事,好贵呀,半天要220银子,一卡通里花得快没钱了,看来还得去充钱了。
从节省出发,决定上午的两个小时不滑了,只下午滑半天。这样,上午可以自由活动了。
来滑雪场两天了,除了青年公寓、网阵滑雪场、酒店和办公室,还没有去过别的地方呢,刚好趁这个上午,到处转转。
去找文丽,一起出发。

路过雅士奇雪场,最初级的雪场,好多人在这里练单板,我如果学单板,应该也是在这里了。

单板的人们

高手
小路的旁边是一排木屋别墅,大概有五六幢,各有不同。不过据说年久失修,而且价格奇贵无比。

木屋别墅
小路是个死胡同,不过可以顺着一个石坡爬到大路上去,继续前行。

大路上红旗招展
天上的云变成了一个逗号的形状,再太阳的照射下,云的边缘映出七彩的颜色,煞是好看。

逗号云

大话西游里紫霞说的“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我猜中了前头, 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至少是有这样七色的云彩的。
经过了通信山庄(上面有网通的大标志),看到前面的山坡上又有个滑雪场,应该是初级的,原来这就是网站上说的亚布力滑雪场的旅游滑雪场。

旅游滑雪场

人还不少,领雪具的房子不大,里面有不少人在排队。

狗拉爬犁

门前,拉爬犁的狗和马都在悠闲地晒着太阳。
再往前走,看到了新闻宾馆,也是三星的,不过感觉里面的条件要比风车山庄的酒店好一些,人少,清静。

模型

大堂摆着整个滑雪场的微缩模型,很是精致。阳光透过大堂的落地窗晒在身上,暖洋洋的,好舒服。

奇特的雪人
在上个山坡,看到了越野滑雪的场地。

终点

运动员训练

不时有三五个训练的运动员滑过,滑得好快呀,而且觉得他们穿的好少呀,不知是他们身上那层薄薄的运动服是不是足够暖和。
下午去滑高山雪场!还是挺紧张的,不过无论如何还是要去看看的。
这里的滑雪板是VOIKI板,感觉要好些。
坐缆车上山总共要十八分钟,缆车是半封闭的,可以挡住一些高山上的风,感觉比网阵雪场的要暖和一些。

山顶的我

雪域麦加

远处群山

山顶的风景很好,不过风也好大。先试滑了一下山顶的初级道,很短,不过这里的雪质很好,滑起来很舒服,转弯也比较顺。
没意思,直接冲击六号道。顺山继续往下滑,开始的部分还是比较平缓的,后来越来越陡,再加上转弯,还真吃不消,这也是我目前为止遇到的最陡的坡了。最可恶的是在中间竟然有两帮人在翻雪,把路弄得很不平整,留的过道还很窄,可苦了我,光在这附近就摔了两跤。到后面雪质越来越差,好多冰颗粒,雪板侧滑时两脚震得不停地抖。滑过一个比较长又相对比较缓的坡,竟然看到了山下的缆车站,还是不太敢相信,号称亚洲最长滑道的幸福大道,这么快就滑完了,没感觉有多长啊,不过一看表,滑下来竟也用了十三分钟。坐缆车上山,继续战斗。就这样一个下午,一共滑了五趟六号道。第一次摔了三跤,第二次第三次都摔了一跤,都是在翻雪的那个鬼地方摔的,没办法。第四次第五次我决定改变战术,控制不了的地方就先不减速,直接冲过去,到了宽敞的地方再减速,还比较管用,一次也没摔,最后滑下来只用了十分半钟。滑完了还是意犹未尽,可是时间已经到了,坐缆车到山顶加上从山上滑下来,一般一共要半个小时,好慢,最好能有个电梯,一分钟之内到山顶。
滑雪回来,到房间,发现我没见面的两个新室友已经滑雪回来了。聊起来才知道我们今天已经碰见过好几次了,他们是在复旦上学的韩国留学生,中文说得很好。他们今天刚来就直接滑了最陡的九号道,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晚上,实习生们给滑雪教练开设英语讲座,我作为主要领导前台就座,呵呵。
小裴是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在会前进行了动员讲话。

授课情景
文丽作为授课老师给大家上了第一节课。
她们准备得很认真,还请来一个加拿大游客与滑雪教练作现场对话,气氛很是活跃。

亚布力滑雪行流水记2-2006年1月22日

2006年1月22日

早上起来,打算先到到网阵雪场滑了两个小时,可以的话,下午就去高山试试去。
吸取了昨天的教训,滑之前,去户外用品店买了一个护脸,七十大洋,好贵呀,没办法,这里就这一家店,也没法讲价。

全副武装的变形金刚
虽然戴上去像是变形金刚,可是这东西的确管用,戴上以后,腰不酸了,背不疼了,腿也不抽筋了,呵呵,就是不冻脸了。

雪道

雪板
上午滑了两个小时,动作还不是那么熟练,有些动作要领也不对,所以决定下午继续在这里滑上四个小时,练一练转弯的动作,再学学急停。

全景
坐在缆车上,山风吹得实在是刺骨,外面穿了号称防风的户外裤,里面还穿了两层绒裤,但还是冷得不行,中午又去户外用品店买了两个护膝套上了,即便这样,下午滑的时候,最后还是冷彻心肺,在缆车上缩作一团,浑身发抖。

风车山庄,当然有风车,还有“亚运村欢迎您”的牌子

今天网阵的人很少,一共大概就五六个,滑起来很舒服,不用分心,也不用担心和人撞上(咱技术不好嘛)。

黄昏

天快黑了

还有几个滑单板的,看得我心里痒痒的,有时间一定要试试单板。

听说他连滑了六个小时,体力超强
晚上去文丽她们的“办公室”去玩。
她们实习生帮忙做滑雪场的营销,分成不同的营销小组,文丽她们组晚上就在这里工作,据说她们组的业绩还是第一呢,挺棒的。
我去混一混,还可以网上,呵呵。
她们组长,一个纯老乡,小裴,经证实,我俩家在一条街上。
此人是纯事业型的,做事认真,时刻想着工作,说话有官腔,讲套路,另外,有一定抬杠功力,挺佩服的。
她喜欢用GMail,水平初级,不幸我也用GMail,结果可被她逮着了,连问了我一万多个关于邮箱的问题,弄得我讲得是口干舌燥,欲死不能,把我的最后一滴血都榨干了。
回去的路上,又看见漂亮的星星了。

亚布力滑雪行流水记1-2006年1月21日

2006年1月21日

刚刚到哈尔滨,就去买第二天到亚布力的火车票。

九点多的火车没有坐票了,于是我决定乘早上七点的火车,也好,早点到早点玩。
不过这个决定直接导致我要起个大早,五点半钟,天还没亮,我就强忍着巨困爬起来了,好久没起这么早了。
一番周折,终于登上了开往亚布力的火车,又是一个绿皮车,又慢又脏,供暖的锅炉不时传来阵阵呛人的煤烟,难怪这趟车有座呢。
迷迷糊糊睡了三个小时,终于到站了。
亚布力火车站,冷,小站,没有几个人。
在出站口的人却不少,都是等着拉客的。
一眼就看到出站口正对面停着的一辆面包车,上面贴着红色的大字,“风车山庄滑雪场”。
没有预订,竟也有接站的待遇,见鬼了,省下了自己去滑雪场的小巴车费,呵呵。
两个接站的小姑娘特别热情,在车上我们攀谈了起来。
她们是黑大旅游管理专业来这里实习的大学生,要在这里工作两个月,过年也回不了家,可怜呀。
半个小时左右,从亚布力镇到了滑雪场。

山庄大门
风车山庄整体上就是一般度假村的感觉,有一个号称是三星级的酒店,狂贵不止。
在青年公寓订了房间,40块一个床位,还蛮便宜的,暂时没有别人住,所以房间就我一个人霸占着,哈哈。
在酒店的餐厅吃了午饭,一个人吃起来很贵。要一个中碗的扬州炒饭,上来一看吃三顿也吃不了。

要一小碗汤,结果给上来一盆汤,晕死我了,一个人怎么吃得下呀,浪费啊。
吃了午饭,文丽和小爽(接站的那两个实习接待员)带我去网阵雪场滑雪。
网阵雪场是个初中级雪场,坐拖牵可以到山腰,从那里滑下来是初级的。

初级坡

坐缆车,大概五分半钟,可以到山顶,从那里滑下来便算是中级了。

从山顶往下看
在初级道滑了两趟,感觉还好,于是,坐缆车上山,看看中级的去。
第一次,从中级道直着冲了下来,速度太快,停不住,刹不住车。
看着雪道上的教练正在教犁式转弯,转弯可以减速。
自己琢磨着练转弯,没有教练交(请教练太贵,承受不了),动作不标准,不过我这非标准动作目前倒也还管用,总之,虽然摇摇晃晃的,但能转弯了。

自己配备的滑雪教材
就这样,滑了一个下午,山风很冷,尤其坐缆车上山的时候,山风轻易就把我所有的衣服都吹透了。四个小时下来,我已经冻得不成样子了。

露在外面的脸已经被风吹得红得发紫了,身体也早被山风吹得发抖,看来得加强防寒保暖工作了。
晚上,与文丽和小爽一起去农家院吃了一大顿,盘腿坐在热乎的火炕上,很是东北风格。

这里的东北农家菜也很是正宗,尤其是东北粘酱菜,加上自家炸的鸡蛋酱,真是没治了。

葱爆羊肉

特色的革命小茶缸,用来喝酒的
这里的夜空实在是太美了,在城市里是绝对看不到这种景象的。
回去的路上,仰头一望便是北斗七星。
漫天的星星,好多好多,看都看不过来,特别亮,而且真的都在一眨一眨的。
仰望天空,

漫天星斗,

满眼星辰,

仿若梦境,

让人辨不清是梦是醒,

只是,沉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