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徽州文化——第二集:神奇山水

徽州是异常奇特的,也是鬼斧神工的,那种美丽,宁静,神秘,自然和天籁,的确是这个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在这片土地上有神奇秀美的黄山,有重峦叠翠的齐云山,有烟雨迷朦的新安江水,还有翡翠一般的太平湖。
雄伟的黄山是群山之首,有人把黄山的精华归结于:奇峰,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这里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棵棵奇松破石而出,这里的奇峰怪石比比皆是,横空飘落,匪夷所思。云来时,波涛滚滚,弥漫无际,群峰忽隐忽现。至于温泉已不仅是温泉,黄山的名泉,名溪,名瀑都是奇观。
山中一夜雨,遍地是飞泉
曾有人这么评价说“很多山都是在外面看起来美,进山之后觉得不过如此,而黄山却不是这样的。黄山是山外看着美,进得山后,会越发觉得美。黄山的美不是禁止的,而是运动的,不是单一的,而是瞬息万变的”。
春夏秋冬,黄山是不一样的;晴雨日月,黄山仍是不一样的。纵使一千次来黄山,也会有一千次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发现。初春,黄山云里花开,香漫幽谷;盛夏,黄山层峦叠翠,飞瀑鸣泉;金秋,黄山枫林似火,山花烂漫;严冬,黄山银装素裹,玉砌冰峰。
唐朝诗人李白在游览这片壮丽山川之后写下了: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笝金芙蓉的诗章。把黄山描绘得象金色莲花般的美妙。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走遍中国,在游览了黄山之后,他深深的感叹到:薄海内,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而后天下无山,观止矣。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黄山建设委员会负责人许世英先生进一把把徐霞客的意思阐述得更加明确: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对于很多人来说,未到黄山,黄山是一个奇迹,到过黄山,发现黄山是许多奇迹;未到黄山,黄山是一个谜,到过黄山,觉得黄山是永远的谜。黄山是徽州群山的一个极致。徽州其实每一座山又都有独特的风景,独特的美丽,比如奇崛的齐云山,神秘的清凉峰,寂寞的牯牛降,峻峭的小九华,甚至一些微不足道的山峦,也都有着不同反响的秀美之处。
徽州的水是有灵性的,在这片土地上有静谧美丽的太平湖,更有承载了徽州人文内容的新安江,新安江是徽州人的母亲河,也是徽州文明的月亮河。徽州地处深山,陆路交通极为不便,正是由于新安江,才使得新安江四通八达,新安江把大量的徽州产品运出,又把大量的钱财以及山外的东西运回徽州。清丽的新安江水如绸如镜更如诗,她即湍急,也静谧,碧波荡漾,细浪如纱。
唐代大诗人李白对新安江一见钟情:清溪青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而歙县籍诗人汪洪度的一首诗记载了送别亲人的一番感触:渔火半明媚灭,海月上山背,家乡送别人,已隔青峰外。
新安江在人们的颂咏中默默的流淌着,在她的两边有着无数村庄,也有着无数小码头。正是由于新安江串起了整个徽州,给徽州带来了繁荣、希望,和不断更新的内容。徽州人从河边的小码头走出去,那往往是黎明或者傍晚,天穹之上一弯冷月,水面上雾霭朦胧,小舟缓缓撑离岸边,游子含泪惜别,走向山外的世界。
徽州四季分明,气候适中,非常适合万物生长,竹、木、茶、麻、漆、果、桑各种农林作物一应俱全,古徽州正是因为有着这些与山水相依的丰厚绿色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山区经济,才培育起淳朴厚重的山区地域文化。
也许有人会问:要是徽州没有蛛网密布的水系,将会如何,徽州的历史会改变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假如没有水的流动,徽州必将是一个封闭的没有生机的世界,而最大的影响将是心理上的,徽州人将失去温柔、失去细腻、失去智慧和诗情。
有人说:如果你要了解一个人就必须到他成长的地方看看那里的山水。我们也只有了解徽州的山水,才会明白徽州的历史,明白徽州的文化。
徽州所有的一切可以说都是这片绮丽的山水所赋予的。

[转]徽州文化——第一集:寻梦徽州

找到了一部记录徽州文化记录片的解说稿,相当不错,看过之后才知道徽州这两个字到底代表了什么意义,而且,文风也优美,读起来很舒服。一共二十集,今天开始连载。

乡愁就象是一碗醇香的陈年老酒,上世纪60年代初,漂泊了近半个世纪的胡适,总是常常叨念着自己的家乡徽州,在那本《胡适口述自传》中,第一章的标题就是“故乡和家庭”,接下来的第一句就是:我是安徽徽州人。在书中,胡适描述了很多关于家乡的故事,对于徽州的山山水水,这位儒雅的徽州人,总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
徽州,位于安徽省的南部,从历史行政区划上来看,他长期领有:歙、休宁、黟、祁门、绩溪以及婺源六县。 安徽省名就是清初有安庆、徽州两府名各取首字合成。现在作为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徽州已不存在了,但作为一个文化的概念,他不仅包含着过去的六府一县,而且还应该包含徽州文化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一些地方。北宋年间,极富有艺术气质的宋徽宗赵佶 将歙州改为徽州,他希望这一块地方可以享受太平安宁,甚至能体现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和人生理想。
徽州北有天下第一奇山黄山,还有称为五大道家名山之一的齐云山,群山环绕中,秀美的新安江穿流而下,峰峦叠翠、村落绵延,如诗如画。由于数百年较少战火和兵燹,这里遗留着相当完好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景观,青山绿水之中点缀着粉墙、黛瓦、马头墙,更显清幽静谧。
早在南宋淳熙年代,《新安志》上就对徽州有“山限壌隔,民不染他俗”的说法,正是在这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中,徽州不受干扰地形成了自己富有个性的文化。这个看起来比较封闭的地方,曾经相当开放,因为河流,徽州人很便捷地走出了大山,他们远贾异乡,奋战商场,在很长时间里创造了经济上的繁荣,也造就了徽州历史上奇特的徽商现象,因为徽商经济的发展,徽州变成了财富的聚集地。
在明清时代,徽州曾有“海内十分宝,徽商藏三分”的说法。正因为相对发达的经济背景,徽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文状态,形成了自己在建筑、文化、艺术、哲学、数学、医药等方面的辉煌,从而拥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称。曾有人在看过徽州地图以后,形象的比喻说:徽州看起来就像一把巨大的伞,黄山是伞轴,徽州文化则是伞骨,而徽州美丽的风光以及散落在自然之中的文化现象则是伞面。
这里有着优美无比的自然风貌,有着风格独特的民居村落,有着影响中国思想界上千年的程朱理学,有着在近现代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江戴朴学,有着曾经称雄中国经济界五百年的徽商,有着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文房四宝、徽派盆景……
可以说:徽州是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个保存完好的近古历史博物馆,它闪烁着文明的光晕,体现着岁月的痕迹,蕴含着曾经的田园理想。对于很多人来说,徽州的一切就像是一个梦,只有在梦里,才会见到那么美丽的山水,见到那么灿烂的文化。
徽州文化又好像是一面有着岁月的铜镜,虽然布满绿色斑点、破败衰落,但在这些历史的痕迹中,人们能发现一种独特的美丽。

《达•芬奇密码》百科——之二

郇山隐修会

一直是许多虚构或者纪实文学作品热衷描写的秘密基督教团体。在这些作品中,郇山隐修会被描述成西欧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秘密结社组织。许多西方历史上的伟大人物都曾是郇山隐修会的人物,如:桑德罗·波提切利、列昂纳多·达·芬奇、艾撒克·牛顿、维克多·雨果、克劳德·德彪西。按书中介绍,郇山隐修会保守并传承了从基督时代起耶稣及其家人的秘密。但这只是小说一家之言。19567月,郇山隐修会作为一个社会团体在法国内政部注册。

圣殿骑士团

圣殿骑士团出现于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期间,为保护东征的胜利果实,罗马教皇组织起历史上著名的三大骑士团,即善堂骑士团(12世纪初)、圣殿骑士团(1118)和条顿骑士团(1198)。圣殿骑士团的创始者最初驻扎在耶路撒冷于锡安山的圣殿附近,据传此地原是所罗门国王的神殿。

圣殿骑士团在战争及世俗生活经营中聚敛了巨额的财富,因而引起了法国国王的觊觎,他暗中与教皇克莱门特五世合谋,指控圣殿骑士团为异端,于1307913发出了逮捕法国境内全体圣殿骑士的密令,圣殿骑士团成员全被消灭。

圣杯

圣杯在一般的基督教故事中是指耶稣在最后晚餐时所用的杯子。传说圣杯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喝了圣杯盛过的水,可以治愈任何伤口,且会长生不老。

基督教最为常见的礼仪之一是“圣餐”,仪式中人们饮用红葡萄酒来代表的基督之血。亚瑟王版本的传奇基于一段故事,说的是罗马将官朗吉诺斯曾用长矛插入基督身侧,以确认他的死亡。当时,亚利马太的约瑟夫拿来基督在最后晚餐中用过的酒杯,承接流出的血液。这具酒杯,一般被认为就是圣杯。

基督的尸身,据说被放置在亚利马太约瑟夫家族的葬室内。爱德华一世率领的英格兰军队在十字军远征中几近溃败,于公元1274年从巴勒斯坦返国后需要重整士气。亚瑟王的骑士们被描绘成纯为正义事业献身的斗士。搜索圣杯可以更理想化这个目的。

抹大拉的玛丽亚

《圣经》中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笔墨来描写抹大拉的玛丽亚,而且因为她的传记在一名妓女的传记后面,而被误认为是一个被耶稣拯救的妓女,但是实际上抹大拉是当时权倾朝野的便雅悯家族成员。她不仅是耶稣的追随者,更是耶稣的妻子,她追随耶稣修道,并成为有名的圣女之一,在《旧约》的福音书中,耶稣的门徒莱维说:“他(耶稣)爱她(抹大拉)胜过爱我们”,崇尚女权的耶稣甚至想让她建立和接管基督教。耶稣受难后为了逃避罗马帝国的追杀、保全皇室血脉,抹大拉隐居法国南部,在那里生下了耶稣的女儿萨拉。这位被误解的圣洁女性是许多艺术家的珍爱,成为他们心中女神的化身。

天主事工会

天主事工会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团体,全称是“神圣十字与上帝恩功之高等教团”,1928年由西班牙牧师何塞马利亚·埃斯克里瓦创立,目前约有8万名会员,美国有3000名会员,包括俗家会员和神职教士,是世界发展最迅速,经济最有保障的罗马天主教组织。入教后实行相当严格的戒律:禁欲,男女分开,苦修(在大腿上绑一个满是尖刺的苦修带,每天2小时)。会员的身份并不公开,据说在某些国家的上层有极大的影响力。

天主事工会虽然是天主教会的官方成员,却也具有作为一个独立派别的诸多特点。西班牙军方的许多高层人物,据说都是天主事工会会员。他们无疑在会如在家。该组织以严苛无情的高效率运行;任何人都可有可无,但教规必须无条件遵守。在西班牙,天主事工会始终将高等院校的最有才华的学生作为招收对象。因“黑氅短剑” 一类的恐怖氛围环绕周身,它时常被人称作“圣灵黑手党”。

天主事工会倡导回归到保守的罗马天主教价值观上来,鼓励教徒作出巨大的牺牲以便能做“上帝的善行”。一旦成为神职教士,他们就要严格遵守教义,按照“天主事工会精神”的引领去做所有的事情,将生活的一切决定权交给教会。教义的有关规定有:宣誓永久独身、将收入上缴、毁掉以前的照片、与亲友的联系要向主管汇报;肉体惩罚,包括苦修带和鞭打等。苦修带是绑在大腿上的带有金属刺钩的皮带,每天两小时,周日全天;鞭打则是用打结的绳索抽打自己的背部和臀部,每周一次。

《达•芬奇密码》百科——之一

卢浮宫


这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始建于12世纪末,当时是用作防御目的,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一个金碧辉煌的王宫。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的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其中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1981年,法国政府这座精美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从此卢浮宫成了专业博物馆。值得一提的是卢浮宫正门入口处有一个透明金字塔建筑,它的设计者就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

卢浮宫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其艺术藏品种类之丰富,档次之高堪称世界一流。其中最重要的镇宫三宝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其他著名作品还有:《狄安娜出浴图》、《丑角演员》、《拿破仑一世加冕礼》、《自由之神引导人民》、《编花带的姑娘》等。


最后的晚餐


布朗把人们传统上认为画中的13 个男性说成是12 个男人和1 个女人,就连一向为世人崇拜、不食人间烟火的耶稣基督也被作家从“神”还原为“人”,并声称他结了婚,留下了后代。而耶稣的妻子,就是被他救赎的抹大拉的玛利亚。达·芬奇将耶稣的门徒分为4 组,每组3 个人。耶稣位于画面的正中央,双手摊开,两臂与周围的空间形成了一大一小两个倒三角形。耶稣右手边那位颇有阴柔气质的年轻门徒,正是解开《达·芬奇密码》的重要线索。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从1495年起,在米兰的圣马利亚·德烈·格拉契修道院内的餐厅墙壁上创作的壁画。壁画内容取材于《圣经》,画中表现的年代甚至出现错误———画中所描绘的桌子、桌布、直背椅和餐刀都是达·芬奇生活的15世纪时修道院里的常见物品,而并非1500年前的耶稣时代。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画家达·芬奇从1503年开始动笔描绘的一幅肖像作品。这幅画最初在枫丹白露展出,后来移到凡尔赛宫,最后一站就是保存至今的卢浮宫。

作者先是借小说人物之口,对《蒙娜丽莎》中的人物性别提出了质疑,继而指出蒙娜丽莎其实就是达·芬奇本人。《蒙娜·丽莎》可以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幅肖像画了。画中人据传是佛罗伦萨商人弗朗西斯科·德·乔尔贡多的第三位妻子伊丽莎贝塔。不过其身世至今众说纷纭。也有的说这个女人是当时梅地齐家族的一个情妇。


岩间圣母


《岩间圣母》在影片《达·芬奇密码》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1483 年达·芬奇创作的圣坛画。现存于世的《岩间圣母》有两个版本。原作为油画,现藏于卢浮宫内; 另一幅画在木板上,现为伦敦国立美术馆收藏。这幅画标志着达·芬奇创作巅峰的开始。

莱昂纳多·达·芬奇


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所有的,以及更多的赞誉他都当之无愧。

达·芬奇于1452年生于佛罗伦萨郊区芬奇镇,15岁开始在画家韦罗基奥(Andreadel Verrocchio14351488;意大利雕刻家,画家)的作坊学艺。1472年入画家行会。15世纪70年代中期个人绘画风格逐渐成熟。14821499年居留法国,除为米兰公爵服务外,还从事其它艺术和科学活动。这期间他的绘画作品不多,但《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则是他的代表作。1500年出游曼图亚和威尼斯等地。1506年回到佛罗伦萨,创作《圣母子与圣安娜》和《蒙娜丽莎》,还着手为市政厅绘制壁画。达·芬奇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此外,在达·芬奇的艺术遗产中,大量的素描习作也颇值得重视,这些素描和他的正式作品一样,同样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其特点是:观察入微,线条刚柔相济,尤善于利用疏密程度不同的斜线,表现光影的微妙变化,他的每一件作品都以素描作基础。其艺术理论散见于他的5000多件笔记和未完稿的《画论》中,也是文艺复兴时代理论研究的重大成果。

达·芬奇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奠基于他对众多自然学科领域的研究。他在数学、力学、光学、解剖学、植物学、动物学、人体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气象学以及机械设计、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都有不少创见和发明。他用深刻的观察和敏捷的思考以及熟练的数学、工程知识丰富了几乎所有知识领域。他随身带的笔记手稿已发现有7000多页,可惜没有完整的著作发表,因此许多先进的思想和天才的预见,当时未能发挥作用。例如,他曾用虚速度的原理来解释静力学的基本问题。他还结合绘画研究过光影、明暗、色彩和各种透视现象,指出黑白不是真正的颜色。他设想光的传播如同投石击水引起的水波和空气中的声波一样,也由中心向外传播。他作过针孔成像实验,并以光线的直进加以阐明。他还曾研究过人的眼球,设计光学仪器。

达芬奇的一生始终在探索艺术的高贵气质,只有在美的创造中他才能感到心满意足。15世纪意大利的科学与理智、美的追求与创造,由于达·芬奇而登峰造极。可是大师的才能到了晚年并没有受到重视和赏识,教皇的冷漠使他十分伤心。1515年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重新占领米兰时,邀请大师赴法国定居克鲁堡,应聘为宫廷画家。大师1519年客死异国,终年67岁。他的学生佛朗西斯柯·穆埃基说:“芬奇的死,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造物主无力再造一个像他这样的人了。”

达·芬奇代表画作:《维特鲁威人》、《蒙娜丽莎》、《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

传道、受业、解惑

非常有冲动写一写这位刘老师,
他不是我的老师,
如果我小时候能有这样一位语文老师,
估计现在我的文学底子就不会差到如此地步了。

在柴静的Blog上看《山西的过油肉》的时候,
她提到:

江湖上有个大名鼎鼎的刘老师。

真奇怪,看他和娃娃的对话,还有那只小蜗牛,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呵呵。

于是,倒是想见识见识这位刘老师。

找到了刘老师的个人主页以及他的Blog,而柴静提到的那篇文章在这里

刘老师,江苏教育学院附属小学的副校长,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这里是他的自我介绍。

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特别在哪里,何以“大名鼎鼎”呢?
让我们看看他批改的作业吧。


还有更多的图片,可以参看这里

这样的老师,让人怎能不敬佩呢?
已经有很多人评价过这位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了,
甚至把刘老师和老罗放在一起做特性对比。
他这种与孩子亲密沟通的方式,
相信也无须我过多的探讨,
应该会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好老师”的模样,虽然或许是永不能见到的。

我想到的是:
一直以来坚持这样做法,他一定承受了巨大的,来自于”正统教育“势力的压力。
想一想,我们有多少刚出师范校门的年轻老师,
他们热血沸腾地来到了工作岗位,
一心想要做一名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
做一名孩子们都喜欢的好老师。
如果这些青年老师们做下去的话,
我相信很多方面都会比这位刘老师做得更好,
但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发现更多的”刘老师”们呢?

人,很多时候不得不妥协,
和周围的人妥协,和群体妥协,
和传统妥协,和社会妥协。
能坚持的,必定是出众之人!

之所以用“传道、受业、解惑”这个题目,
是因为看过刘老师批改的作业以后,
我在其中确实找到了“传道”、“受业”、“解惑”这三个词的位置了。

向刘老师致敬!

引用刘老师文章中的话做为结束语:

假如能够昔日重来,我再做一次学生,
我会遇到一些好的老师,他们每天都微笑着望着我和同学们;
每天都亲切地看着我们傻乎乎地做着不知疲倦的游戏;
有时候,他板着脸,告诉我他看到我的错误很生气,然后陪着我去给受到委屈的伙伴道歉;
有一天,我的纽扣掉了,她把我拉到身边,用母亲搬灵活的手给我缝上;
更多的时候,她用期盼的目光,把我从迷茫的思考中引向暖洋洋的成功快乐……
我每天都不情愿地放学,离来学校时,我总要再去望望我的老师;
吃晚饭了,我会情不自禁地告诉爸爸妈妈我和同学们在学校学习中的开心事……今天,我是老师。假如我是学生,我会不会喜欢我这个老师呢?

繁体与传统

[G2G]论坛上来了一个新人,台湾同胞,新竹人。
他不知道自己的繁体字大家能不能看懂,
于是他玩了一个接龙诗词的游戏,请会的人接下一句。
他写的是:

舉頭望明月

于是,大家先欢迎这位台湾同胞,然后回答这个很简单的问题:

月是故鄉明

然后又引出了这首诗: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其实这简单的一件事却让我有许多感慨。
从这位台湾同胞的言语之间能够感觉到他对中华诗词的喜爱,
应该说在我的感觉与接触中,
还是觉得台湾同胞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上,
某些方面要比我们强很多,
相信听过台湾的一些公众人物(那些文盲明星除外)讲话的朋友们都应该可以感觉到,
他们话语中”引经据典“的数量,以及一些佳句成语的运用,应该说要比我们多一些,
当然我不是说这样就一定好,但这至少在某个侧面说明了一些问题。
我们,在学校的时候,
被老师逼着背文言文,背精选出来的诗句,
可是年幼叛逆的我们大多无法体会到其中之美。
年龄大了,经历了事情,才逐渐发现其中的美与精妙。
才逐渐主动地去欣赏这些古人们留下来精华字句。

对于最近传的很热闹的联合国要废除繁体字只保留简体字的事情,
我觉得抛去政治上的因素,
我不赞成废除繁体字。
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与历史的彰显,
文字的传承也承载着文化与历史的传承,
不可否认简化字的出现的确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但更不可否认的是简化字相比于繁体字确丧失了不少文化蕴涵,
怎么可以不要了繁体字呢?
世界语问世了这么久为什么始终无法广泛使用呢?
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它是一门完全没有根基的语言,
干巴巴的语言,没有历史的撑托。

所以,向前看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回头温习一下我们宝贵的传统文化。

一组中秋诗词集,大家好好品品看?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