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行记9-恒河夜祭

恒河夜祭

印度教徒感恩于恒河所付出的全部,所赐予的一切,每天晚上在Dasawamadh Ghat(恒河岸边最大的一个码头)举行的拜祭河神的仪式便是对恒河的回应。

仪式大约每晚19:30开始,历时两个多小时。这个表演已经存续了数百年,数百年来每天来观看的人都是人山人海。

20120924_161904-1

白天时的码头。

20120924_161809-1

早晨的时候,就靠这些船游览恒河。

20120924_162050-1

台阶也兼作观众看台。

IMGP5371-1

要早一点来这里占位置才行。 Continue reading “印度行记9-恒河夜祭”

印度行记8-晨游恒河

晨游恒河

恒河是印度教徒心目中的圣河,他们认为浸在恒河中能够把一个人的罪恶洗掉,把人火葬后的骨灰撒入恒河,能够帮助死者得到更好的来世。

整个恒河,不管在上游、中游、还是下游,也不管是在春夏秋冬,一天到晚总是有印度教徒在洗浴。

瓦拉纳西是恒河之岸最大的圣城,号称其河岸长达6.7公里,沿岸共有64个Ghat(码头)。这么多Ghat当然也无法每一个都去看看,其中的Dasaswamedh Ghat是最大的一个,著名的恒河夜祭就是在这里上演。

在恒河边,你不但能够看到有印度人泡澡,而且还能发现有人拿个罐子盛水带回去。但是你得知道,恒河水不是一般地脏,号称恒河在2007年被评为世界上五条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并且在瓦拉纳西所测得的水中粪生大肠杆菌群超过印度标准的100多倍。

看恒河风光最好是在早上乘船游览,最佳时间是早上6点钟,大概一个小时左右。

早晨我们没有起来得那么早,到河边的时候,许多早晨第一波出发的船已经回来了。一到码头,就围上来一群人拉你坐船,跟印度人砍价很累,因为他们太爱占小便宜,精于算计。最后尽管价格还是明显比攻略上说的高一些,但是我实在是懒得费口舌了,索性交钱上船。

这艘小船上总共有十来个人,除了我们俩人其余都是印度人。我估计我们的票价至少是本地人的3倍以上,船老大特意安排我们俩单独坐在船头,而且还全程给我们讲解,我们也当了一把VIP。

乘船的时候还有一点要注意,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旁边缓缓飘过来一个木排,上面躺着一个被裹着的人。这个时候不要惊慌,那确实是一具尸体。其实普通人死后只能是火化后把骨灰撒到恒河里,只有某些特殊的人死后才会被漂在恒河上。查了一些资料,有以下这样的说法。

在露天用柴火火化尸体是印度传统的丧葬方式。印度的各主要教派(印度教、锡克教等等),都认为火是圣洁之物,它能够使得灵魂最终脱离肉体,进而达至永恒的宁静世界。因此,露天火葬是转渡死者灵魂的最佳捷径。

印度的露天火葬的最佳选址是印度的“圣河”恒河岸边,特别是位于圣城Varanasi的恒河畔的石梯上。印度人不仅在这里火化尸体,而且直接将骨灰及残骸撒入河中。印度人崇拜恒河。在Varanasi,每天日出时分,无数的印度朝圣者来到恒河,伴着熊熊的焚尸烈火,在河中洗漱、洁身和祷告。整个白天,大量的居民又在河中洗衣。这里潺潺流动的河水,仿佛承载了印度人生前死后的全部愿望。

很多教派都认为火能洗清人生的罪孽,让灵活得到超度。但是,有积累人是不需要火的洗礼的:首先是初生的婴儿,因为他们的双脚还未踏入人世,是没有罪孽的。既然婴儿没有罪孽,怀有婴儿的孕妇也是圣洁的。再就是苦修者,他们用一生的苦修洗清了自己的罪孽。所以婴儿、孕妇、苦修者死后是不需要火葬的,他(她)们的遗体被直接抛入恒河,让这条圣河带他们进入无所不容的印度洋。

另外,即使露天火葬,也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一些穷人死后,因付不起火葬的费用,也会采取直接抛尸入河的方法。

在很多印度人心目中,死后在圣城Varanasi葬入恒河是一生的最大愿望,所以很多苟延残喘的老者或病人,会自己走到或者由家人送到Varanasi等死……

看到这些,您就不奇怪恒河为何总现浮尸了。

IMGP6116-1

出发的码头。

IMGP6110-1

紧邻恒河边的这栋豪宅,据船老大说是恒河火葬场老板的家,巨有钱无比。号称火化是不要钱的,但是柴火是要钱的,而且还是特殊的柴火,普通自己弄的木头还不行,真是生财有道啊。

IMGP6008-1

瓦拉纳西著名的久美子之家,许多背包客都是住在这里。我是被网上一些评价它卫生条件的文章给吓着了,没敢住在这。但到了瓦拉纳西以后发现,其实所有的旅店都一样,就没有哪家的卫生条件出众地好的。

IMGP6018-1

旁边的河岸上晒着洗过的床单,很显然,这些床单都是用恒河水洗的。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很多攻略都说,去印度旅行最好自己带一个薄薄的睡袋了吧…… Continue reading “印度行记8-晨游恒河”

印度行记7-每天都过节的瓦拉纳西

每天都过节的瓦拉纳西

瓦拉纳西作为印度教的圣城,一年竟然有400多个节日,这不是每天都过节的问题,这是有时候一天竟然要过两个节的问题。

在瓦拉纳西街上随便溜达,就有可能庆祝节日的队伍。基本上只要你急着赶路的时候,前面一定会有游行队伍把路堵死。

刚到瓦拉纳西,去找恒河,结果在迷宫般的小巷中竟然迷路了,在往回走的路上,就遇到了游行队伍。

20120924_152403-1

头车上装着大喇叭,震撼地放着印度音乐,震耳欲聋。

20120924_152451-1

后面有大量的人维持秩序,腾出场地。

20120924_152658-1

大家都很闲,乐在其中。

20120924_152936-1

大象,大象!

20120924_152956-1

第二天从鹿野苑回瓦拉纳西的路上,又碰上了游行队伍,果断弃车步行。 Continue reading “印度行记7-每天都过节的瓦拉纳西”

印度行记6-初到瓦拉纳西

初到瓦拉纳西

一夜的火车,早上10点多终于到达了瓦拉纳西。

20120926_152157-1

瓦拉纳西火车站。

20120926_163001-1

站台。

一出车站,一股热浪迎面而来,空气中尘土弥漫,街上各种噪音异常嘈杂。

在印度,瓦拉纳西犹如耶路撒冷一样,是印度教徒的心中圣地,他们人生的四大乐趣——住瓦拉纳西、结交圣人、饮恒河水、敬湿婆神,其中3个都要在瓦拉纳西实现。

去过印度的人都说,如果你能适应瓦拉纳西,那你就能适应整个印度。因为瓦拉纳西的脏、乱、吵完全是极品,印度其它地方根本没有可比性。瓦拉纳西算是个小城,本身人口100万左右,但是整个印度到这里朝圣的人流,加上众多的外国游客,使得这里拥挤不堪。

从旧都加尔各答一下子跳入瓦拉纳西,我们确实还需要调整一下心态,重新适应。但是往好的方面想,最艰难不过如此,后面的行程一定是越来越好的。

好不容易在路边打到一辆要价不是太黑的Tutu车。

20120924_105438-1

瓦拉纳西没有出租车,满街都是这种三轮摩托,绝大多数道路都很窄,这些司机技术都相当高超,在里面穿梭游刃有余,而且经常相差不足10公分地擦车而过,所有这些Tutu车的后视镜都是装在车里面的,如果装在外面的话,我估计用不了10分钟就都撞掉了。

20120924_105533-1

也有这种人力三轮车,稍微便宜一些,车夫一般不太会说英语。 Continue reading “印度行记6-初到瓦拉纳西”

印度行记5-城市掠影-加尔各答

城市掠影-加尔各答

是的,加尔各答有地铁,当然看起来也是年头久远。

我们在路边来回找了两圈,才终于找到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地铁入口。结果发现,竟然不开门。仔细一看门口的告示,加尔各答的地铁竟然也休星期天!还真是没听说过地铁休息啊,周日要到下午两点半才上班,真是令人发指。

手上有导航引路,其实路也不算太远,于是索性就走路吧。

IMGP5206-1

马路上这种黄色复古出租车还真是不少。

IMGP5266-1

公交车其实还不错,只是不关门而已。

IMGP5253-1

一个孩子,在人行道上赶着一大群羊。

IMGP5234-1

走着走着就到了Sudder Street,加尔各答背包客的聚集区。这里还是很热闹的,各色旅行者密集,周边的生活设施也比较便利。我有些后悔,应该住在这个片区会更好些吧。而且在这里的一家小店,我换到了印度此行汇率最好的一笔钱。

IMGP5228-1

这条街的环境还是不错的。

IMGP5230-1

孩子们都是光着脚。

IMGP5244-1

印度博物馆 Indian Museum

印度是伟大的文明古国,现有三大全国性文物博物馆,新德里、孟买和加尔各答各一座。加尔各答的“印度博物馆”硬件最差,但藏品质量当数第一。

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始建于1814年,是印度最早的博物馆。在两百年以前,加尔各答是印度的首都,所以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是作为国家博物馆来建设的。那时印度的考古发现古物都保存于这个博物馆。所以,这个博物馆的收藏甚至超过了新德里的国家博物馆。而且那些最能代表印度文明的作品大都在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

里面拍照的话,相机还要单独买门票,为了省钱,看看就好了。从网上借来几张里面的照片。

Kolkata, Indian Museum

整个博物馆是一个典型的欧式建筑,围绕着中心的草坪和喷泉。

kolkata indian museum

博物馆的藏品确实非常丰富,年代久远,就连展柜本身也很复古。并且还有许多动物的真身标本,不免有些恐怖。这个博物馆拿来拍《博物馆奇妙夜》之类的电影是最适合不过了。

IMGP5279-1

维多利亚纪念堂 Victoria Memorial

维多利亚纪念堂,是一座用于纪念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的的建筑物,融合文艺复兴时期和回教风格建筑而成的白色宫殿。这座白色宫殿矗立住绿草地上,仿佛一艘荡漾在碧波上的白船,高资典雅,是加尔各答最美丽的建筑物。

IMGP5281-1

门口警卫森严。

IMGP5301-1

女王君临天下。

IMGP5327-1

气势恢宏。

IMGP5348-1

圣保罗教堂 St. Paul’s Cathedral

圣保罗大教堂建于1839到1847年间,哥特风格,是加尔各答最大的基督教堂。

IMGP5345-1

傍晚,云彩压下来了,教堂显得很肃穆。

20120923_195530-1

豪拉火车站 Howrah Station

晚上,我们到达豪拉火车站,准备搭一夜的火车到瓦拉纳西。这里是车站的二楼露天平台的部分。

豪拉站位于胡格利河西岸的豪拉市,从加尔各答过了豪拉大桥就到了。车站整个建筑群庞大,都是褚红色的外立面。

20120923_195454-1

车站前沿着胡格利河的马路,拥挤且吵闹非凡,小雨中出租车排起了长队。

印度行记4-被遗弃的城市

被遗弃的城市-加尔各答

是的,终于找到了住的地方,心里总算踏实了一些。

此时,我和Emma早已肚里空空了。在找旅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附近有家小饭店,于是放下行李,马上出去解决晚饭问题。

20120922_210719-1

小店不大,还算干净。烧烤味道相当不错。当时还不知道珍惜,因为后面的行程里面很少能吃到肉了。

20120922_211850-1

只是结账的时候出了一些状况。我喊了买单之后,店小二端上一盘这个上来,这是什么东西?我完全搞不清楚状况,结果店小二好像不会说英语,只是比划着好像是可以吃的意思。我们尝了一点点,是冰糖和某种香料。问题是我要买单啊,这是要干嘛呢?最后我只好跑到老板那里结账,同时发现店小二不太高兴喔。

莫名奇妙,回到旅馆马上上网查一查。原来这种香料是小茴香,餐后配合碎冰糖一起吃,可以起到清新口气、助消化的作用,等于是印度的口香糖,果然很神奇。但其实上这盘东西的目的是——要小费,吃过以后应该把小费放在盘子里面,怪不得店小二不高兴呢。只是网上很少有人提这件事,之前压根没听说过。

我只是有一点疑问,把钱放在里面脏不脏啊,回头还要给别人吃啊。下次遇到这种还是不吃为妙。其实,只有高级一点的饭店才会有这个环节,我们后面的行程中也只遇到了一两次。

IMGP5203-1

在印度的第一夜,过得也不容易。其实这家旅馆在印度应该还算是不是很差的。房间不大,还算干净,很小的窗户,还有一半被塞上了那种老式的单机空调。房间很热,不开空调是不行的。只是这空调的声音实在是太大了,一开起来声音跟打雷似的。最后没办法,我们把本来在飞机上睡觉用的耳塞翻了出来,两个人塞上耳塞睡觉,非常搞笑。

直接后遗症是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耳朵涨得非常的疼。睡不着,醒得很早,下楼遛弯。

IMGP5200-1

这才看清楚我们旅馆所在楼的样子。

IMGP5205-1

清晨,加尔各答的街头景象,只让我想到一个词——“被遗忘的城市”。

街边的建筑异常的老旧,让人怀疑是不是从殖民时代一直使用至今。街上行人很少,瞬间甚至让人有了一种幻觉,仿佛是进入了一座几十年前被遗弃的空城,所有的东西从那时起就从未变化过。

睡在街角的那一家人已经早早地起来了,堆在墙角的那一堆东西就是他们的家。晚上搭起简易的塑料棚睡在里面,早上又把东西收起来堆在墙角,这就是这一家人的生活方式。妻子抱着一个很小的孩子,蹲在街边削着土豆;丈夫带着另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在一个简易的小炉子上面生火,炉子上面架着一个盛满糊状液体的小锅,这些应该就是这一家人的早饭吧。妻子穿的一身廉价的沙丽(印度女人的标准妆素)显得有些脏了,两个孩子身上几乎没有衣服。他们似乎已经坦然地接受了这种生活的方式,脸上的神情不是流浪汉那般的麻木和木纳,而是泛着平和与自然。

事实上,这一家人的情景还是极大地震撼了我。我似乎可以接受一个街头流浪汉的生活,但却无法想像一家人的这样街头生活。不过,其实每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过着那个时空里的生活,很少有人能够跳出那个世界。

不远处临街的另一个方向,马路边上伸出了一根自来水管。一些男人们围在水管周围洗漱,也有人只下身围了一片布在洗澡。旁边甚至有一个小摊专门卖那种小袋装的洗发水和牙膏之类的。水管里不断涌出水来,水花溅在马路上,泡沫顺着路边淌下来,大家都以夸张的动作在洗着,这是为这一天生计奔波的开始。迎着清晨的阳光,这情景很有趣。

加尔各答给人的感觉很难说清楚,殖民时期的遗迹,底层人民的生活,许多原本抵触的东西却刚好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IMGP5220-1

回到旅店,旅店提供免费的早餐,简单的土司、鸡蛋和马萨拉茶。

吃饱喝足,开始这一天的城市检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