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接触某一样东西的时候,
总是既兴奋又备受折磨,
安装啊,配置啊,问题多多。
这个东西还是不错的,
开发速度理论上可以相当快,
当然是在熟练的情况下,
可是,对于它的效率以及可知持的开发规模,
我的心里还是没有底。
最主要的还是接受一种新的思想,
这个思想是语言之间可以通用的。
世界上最浩瀚的是大海,比大海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刚接触某一样东西的时候,
总是既兴奋又备受折磨,
安装啊,配置啊,问题多多。
这个东西还是不错的,
开发速度理论上可以相当快,
当然是在熟练的情况下,
可是,对于它的效率以及可知持的开发规模,
我的心里还是没有底。
最主要的还是接受一种新的思想,
这个思想是语言之间可以通用的。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出去会不会失败
外面的世界特别慷慨
闯出去我就可以活过来留在这里我看不到现在
我要出去寻找我的未来
下定了决心改变日子真难捱
吹熄了蜡烛愿望就是离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出去会变得可爱
外面的机会来得很快
我一定找到自己的存在一离开头也不转不回来
我离开永远都不再回来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而我却无法离开……
离开了,
或许外面的世界就变得无奈……
Google于4月12日在北京发布其全球中文名”谷歌“——以谷为歌,
这是Google唯一一个在非英语国家发布的中文名字。
这代表了Google在中国本土化的决心,
但从名字本身看来,似乎并不十分本土,
对比一下“新浪”,“搜狐”,“网易”这些名字,
“谷歌”这个词似乎另类了一些,
更像是在翻译英语散文的时候发明的一个人造词。
于是很多人发表了自己对这个名字的看法。
有人说:”何必呢?已经拥有了Google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为什么一定要在中国起个名字呢?“
但是吕伯望在他的Blog中的确以令人信服的数字说明了这个必要性,
调查的结果是:知道Google但是不会拼写或是拼写错误的,所占比例竟然在30%左右。
很多人也表示出了对这个名字的不喜欢,
我不想探究这个名字到底好不好,
我只是想说:在中国,起个好名字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众口难调。
想一想北京2008奥运会标志公布遭到的评论,
以及为送给台湾的大熊猫起名字时人们的态度,
就可以感受到让公众满意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不过,我倒是很喜欢”谷歌“的意境,
一下是Google对谷歌的诠释: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今天就是这样一个日子,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在这个耕耘的季节,Google 取名“谷歌”。以谷为歌,是播种与期待之歌,亦是收获与欢愉之歌。
我们希望,“谷歌” 能为每一个人整合全球信息,让人人能获取,使人人都受益。
欢迎你到 “谷歌” 来,让我们为你搜索,给你收获。
一条条信息就像一株株小草,鲜活而充满生命力,汇聚起来,成一片新绿,无边无际。
我们把每个网站当成一个选民,所有搜索结果的排名完全由这些选民相互 “投票” 公正决定。因为我们相信,信息面前,人人平等,只有真正在网络上被大家公选、信赖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
我们更期望,一旦你到“谷歌”来,就可以迅速找到所需的信息,然后离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以心血为你争取时间,并为你不断寻找更多获取信息的方式。
我们曾经设想,把庞大的服务器群放在一艘船上,让淙淙流水发动能源,带动信息的整合。这乍看起来风光无限的浪漫图景,诉说着我们对理想不舍昼夜的追求。
今天我们所整合的,只是无穷信息的一小部分。我们要做的,是汇天下信息,予天下人。信息还有许多, 我们要做的也就更多。
Google还提供了一个Flash版的宣传片,做得非常漂亮,如诗如画。可以点击这里下载观看。
前天早上睡懒觉途中,
接到老板电话,火速赶到实验室,
老板对我的论文进展情况表示出巨大关切,
而后要求我火速写出一片小论文,两天之内交给他,供投稿用。
于是,我开始了为期两天的非人的论文生活。
别的困难没有,
唯一的困难就是没有观点,没有头绪。
紧急地读了几篇文献,
连拼带凑,终于勉强在期限前交上去了。
写论文,太痛苦,尤其是在没有研究的情况下。
看来,以后得开始看些论文的东西了,
不然以后会很被动……
其实我就一个观点:从小事做起。
到现在,我觉得整个系统可能也就是搜索这一块比较接近于最初的想法,而最初那些令你我都热血沸腾的其他思想与功能,
都随着网站摊子的不断扩张而逐渐消亡,而这种摊子,我觉得至少不是我力所能及的范畴,
而有些,目前也不是我们共同力所能及的范畴。
2.0精神的本质,我的觉得不是现在冒出来种种火爆的新技术,
那些技术从本质上说,它们一直都在,不曾远离。
改变的是人们的思想,改变得失应该怎样用好这些技术。
也就是说,在很多情况下,当技术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焦点的时候,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思考。
很多人叫喊着说Web2.0的标志是”Beta”,
无论什么东西只要盖上”Beta“的标志,
就马上升级到2.0了。
这种幽默的说法,
却也从另一个角度对”技术与思想“的轻重做了权衡,
那就是一旦有了”思想“,
尽量缩短开发周期,摆脱某些技术上十全十美的束缚,
迅速形成初期产品。
2.0精神的本质,我觉得本质上就是:从小事坐起。
我们很少再叫着喊着说我们要再做个”sina”,再做个”Sohu”,
我们的想法很简单,我们只想做一件小事,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是,我们要用全部的精力把这件小事做好,做到极至,做到完美。
而做得好不好,标准在于用户的评价,这也就是那句话:“强调用户体验。”
从这里又可以转回到上面,
我们一旦发布了初期产品,
下面的工作就是强调用户体验,
听听用户想干什么,想要什么,
然后我们一步步调整方向,一步步“迎合用户的口味”,一步步把“Beta”的帽子摘掉。
别忘了,整个产品轻盈的身体,明确的准则,
才是我们可以灵活迅速按市场调整方向的前提条件。
然而,如果我们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闭门造车”,“十年磨一剑”,
况且又是在某些方面的实力与能力都不具备的条件下,
那么如此形成的产品,成功的难度可想而知。
即便到现在,我依然怀念当初那些让我激动不已的想法,
它们中的有些,已经在我们漫长的行走过程中被别人抢先了,
然而,还有些,目前为止还是一片没有脚印的雪地,
我们还有机会跳上去打个滚。
我希望看着它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可以这样说:
我不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打遍天下无敌手,
你只需要给我一根破棍子,
我勤学苦练,
终有一天我会练成天下无敌的打狗棒法!
非常有冲动写一写这位刘老师,
他不是我的老师,
如果我小时候能有这样一位语文老师,
估计现在我的文学底子就不会差到如此地步了。
在柴静的Blog上看《山西的过油肉》的时候,
她提到:
江湖上有个大名鼎鼎的刘老师。
真奇怪,看他和娃娃的对话,还有那只小蜗牛,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呵呵。
于是,倒是想见识见识这位刘老师。
找到了刘老师的个人主页以及他的Blog,而柴静提到的那篇文章在这里。
刘老师,江苏教育学院附属小学的副校长,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这里是他的自我介绍。
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特别在哪里,何以“大名鼎鼎”呢?
让我们看看他批改的作业吧。
还有更多的图片,可以参看这里。
这样的老师,让人怎能不敬佩呢?
已经有很多人评价过这位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了,
甚至把刘老师和老罗放在一起做特性对比。
他这种与孩子亲密沟通的方式,
相信也无须我过多的探讨,
应该会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好老师”的模样,虽然或许是永不能见到的。
我想到的是:
一直以来坚持这样做法,他一定承受了巨大的,来自于”正统教育“势力的压力。
想一想,我们有多少刚出师范校门的年轻老师,
他们热血沸腾地来到了工作岗位,
一心想要做一名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
做一名孩子们都喜欢的好老师。
如果这些青年老师们做下去的话,
我相信很多方面都会比这位刘老师做得更好,
但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发现更多的”刘老师”们呢?
人,很多时候不得不妥协,
和周围的人妥协,和群体妥协,
和传统妥协,和社会妥协。
能坚持的,必定是出众之人!
之所以用“传道、受业、解惑”这个题目,
是因为看过刘老师批改的作业以后,
我在其中确实找到了“传道”、“受业”、“解惑”这三个词的位置了。
向刘老师致敬!
引用刘老师文章中的话做为结束语:
假如能够昔日重来,我再做一次学生,
我会遇到一些好的老师,他们每天都微笑着望着我和同学们;
每天都亲切地看着我们傻乎乎地做着不知疲倦的游戏;
有时候,他板着脸,告诉我他看到我的错误很生气,然后陪着我去给受到委屈的伙伴道歉;
有一天,我的纽扣掉了,她把我拉到身边,用母亲搬灵活的手给我缝上;
更多的时候,她用期盼的目光,把我从迷茫的思考中引向暖洋洋的成功快乐……
我每天都不情愿地放学,离来学校时,我总要再去望望我的老师;
吃晚饭了,我会情不自禁地告诉爸爸妈妈我和同学们在学校学习中的开心事……今天,我是老师。假如我是学生,我会不会喜欢我这个老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