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杭印象5-嶂山大峡谷—歙县徽州古城

嶂山大峡谷—歙县徽州古城

事实上,从下雪堂一出发,我们便走错路了。山路非常陡,一直是上坡,非常耗费体力,走着走着,还没翻过山,我们发现前面好像已经没有路了。这是回头,才听见逍遥人家的主人正在山对面喊我们走错路了。之后主人派家里的孩子追上我们,带我们走上正路,直到没有什么岔路了,那孩子才回去,我们万分感谢,还贿赂了孩子些许糖果。

白白耗费体力爬了一个错误的陡坡,让我们身体里面这点新鲜劲都没了,再上坡,自然吃力了许多。好在,翻过了这座山,后面的路就好走了许多。

DSCF0381

下山路上穿过一片竹林,翠绿的竹子加上地上撒满厚厚一层金黄色的叶子,非常漂亮。

DSCF0416

路旁到处撒着碎碎的小花。

DSCF0446

摸着石头过小河。

DSCF0456

路过村庄,便有这些有文革气息的徽式建筑。

DSCF0473

一直背着的这些小柿子,在这个时候显得分外的耀眼夺目啊。

DSCF0627

进了峡谷景区,沿水一直向下游走。

DSCF0669

峡谷里,一定要提的是这块石头,号称纯天然未经人工雕琢,像谁很明显吧。

中午时分,走出了峡谷,赶到县城,来到长途车站。事实上,我们对之后的行程并没有明确的计划,确切地说,我们的功课只做到这里。经过简单的讨论,我们搭上了去歙县的汽车。直到下车,我们才发现,貌似去错了地方,我们本打算去的是黟县,结果到了歙县。原因很简单,这两个字都挺复杂,不认识,结果就给活生生弄混了,这个原因让我们汗了很久……这就是不做功课的后果。

结果是,歙县这个地方竟然有个著名的徽州古城,还有著名的牌坊,真是贼不走空。

DSCF0700

古城大门。

古城内就是景区,要收门票,可是进去以后才发现,里面满是逛街买东西的当地人,古城就相当于本地人的王府井,而且里面的小景点也都是没遮没拦的,根本不需要门票。

DSCF0857

古城标志性的大学士牌楼。

多年以后,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晚上,在古城门口异常宽阔的马路边上,四个人饥肠辘辘,却在街边众多大排档中反复犹豫,因为每一家都没有菜单,也没有价格,全凭用手“指”,这种情况下,外地人非常容易被宰。所以我们犹豫的是,选择被哪一家宰。

不去会死!

当一本书总是在你眼前晃来晃去的时候,你最好把它买回来读读。

之前曾见到有人提起这本书,在豆瓣上查了查,发现是台湾翻译出版的书,巨贵无比(感情台湾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啊),而且大陆还买不到,便只好搁置一旁。

后来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这本书反复被提及、引用,俨然一副典藏教材的姿态,这让我很生气,后果也很严重。一番搜索,在淘宝上找到了台湾代购,遂花100元重金含泪拿下。

书的作者是石田裕輔,他计划用三年半的时间骑自行车游遍全球,而实际上,他用了七年半的时间才又把车骑回日本。七年半,足够很多人结婚生子,孩子都能打酱油了,而他却一直在路上骑自行车。

他從阿拉斯加出發,從北美騎下去南美,到達大陸的盡頭,又前往歐洲的最北端,然後一路深入非洲大陸,再從中東跨越中國回到日本。只有在地球仪上把这行程画出来,你才能真正地感受到他的线路是多么雄伟。

石田裕輔,高中一年级骑自行车环遊和歌山县一周后,开始憧憬旅行。高中二年级达成「近畿一周」;大学时休学一年,完成「日本一周」。工作了一段时间,攒了一些钱之后,他便辞去了那份人人称羨的大企业工作(等价于中国的大型国企、铁饭碗),开始了环球自行车旅行。

他似乎为自己为什么要如此旅行挖掘了不少的理由,甚至还搬出了儿时事件的潜意识影响,我相当地不敢认同。不过非常喜欢他的那句话——“既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好好地看看这个世界吧”。

七年半里的一些片段汇集起来,便成了这本书。书的前半部分稍显轻快,玩笑、调皮、怯懦、犹豫,都一一真实展现;后半部分略显深沉,迷惑、思索、彷徨、失落,也都逐一流露。

其实,他之前并不是什么旅行高手,第二次出国便要环球旅行了,开始时甚至连如何保管钱物都搞不清楚。

出国第一站,刚大阿拉斯加,便被黑人女人勒索一美元,吓得够呛,躲在旅馆里不敢出来。

转折之一,在秘鲁沙漠地带,遭受三男子持枪抢劫,自己被用枪顶着肚子,浑身被捆,所有家当被抢的精光,只剩下一辆破自行车。

在路上走了几年之后,逐渐发现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差,有些过于适应在路上的感觉了,以至于难以形成旅行的新鲜感、刺激感,于是决定在伦敦停下来修整,打了半年工,然后继续上路。

转折之二,得知了诚司大哥(旅途上结识的亲密驴友)的死讯,开始思考生命与死亡的意义,对自己、对家人的意义,最终决定一定要活着回到日本。

最后,在到达东南亚,穿过中国就可以回到日本的时候,产生了对于旅行终点的迷茫与思索。

整本书可以感受到作者在七年多时间里日趋成熟的转变,而令人最敬佩的,是作者对世界一贯谦和与感恩的态度,以及他单纯的信念与强有毅力的坚持。

本质上,这是一个关于流浪的话题。我认为在他旅行的中间部分,似乎更贴近于一种流浪的状态。关于这个话题,回头还可以好好聊聊。

又看到了一个台湾兄弟的Blog,全程记录了他骑行美国的全过程,总共三个多月。

不去会死

这是他出发前的全部装备,看看图片的左下角,就知道这书已经不知道“害”过多少人了……

一路找北——之六

2007年2月10日

破冰取鱼

今日无事,继续跑到江面上去晃。

刚好看到有一家在打渔,我们便厚颜无耻地混入其中。

DSCF1366

主人们暂且休息,拿来破冰工具,我开始上了。不过这活可是真不容易干,江面上的冰冻得又厚又硬,我用尽全力砸了好一阵子,结果发现冰面没啥变化,还累得我喘得不行。看来我这样的,临时工基本是干不了了。

DSCF1370

人家才是专业的,出的汗从衣服里面蒸出来,在外面又结成了一层霜。

DSCF1329

今天主人家收成还不错,其中还有条大鱼,比较少见,回头到市场上能卖个好价钱了。

DSCF1318

据说,这位老哥是搞“打渔Show”的,拉着一爬犁的游客往上游走,然后示范讲解打渔的过程。

DSCF1385

这里每年冬天都会举办一场比较大型的冰上汽车拉力赛,这个架子就是为比赛准备的。我倒是怀疑车到底能不能爬上去。

DSCF1407

到小店买了几包俄罗斯烟,花花绿绿的都是一个价,估计也不是什么好烟。不过的确难抽,都是生烟叶子,之后还头晕,还是咱中国的烤烟好。

中午和新来的一大帮人搭伙吃了顿大餐。这伙人也是天南海北哪都有,有去吉林看雾凇的,有去亚布力滑雪的,有去雪乡看雪的,在哈尔滨遇上了,于是自己组了个队,一起来漠河。

吃过饭,与另外一伙人合包了一辆车回县城,晚上连夜杀回哈尔滨。

一路找北——之五

2007年2月9日

北极光

其实这篇文章已经是写第三遍了,每次都写一半,之后放一段时间,然后就删掉了。不知道为什么总卡这儿,今天再试一次,看看能写完不。其实也是这两天心发慌了,又想出去走走了。

早上起来,没吃东西,背了些干粮就上路了。

DSCF1215

出门还是先往北走,去“最北一家”。

DSCF0576

这就是中国最北的一户人家。本来是要住在这里的,昨天黄昏到这的时候,发现整栋房子一个人也没有,看来这个季节是属于相当的淡季了。

DSCF1223

这是传说中的最北厕所,还特意到里面体验了一下,挺冷……

之后便从这里绕到旁边的黑龙江上,趁时间还比较早,没什么人,抓紧时间拍“北极光”去。

什么是北极光?之前在网上做功课,有的说夏天去漠河看北极光,有的说冬天去看北极光,把我也弄糊涂了。到了北极村我才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确切地说,是LIN告诉我的。北极光本来是在夏天:

漠河县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份,由于纬度高,使漠河地区在夏季产生极昼现象,时常有北极光出现,因此人们称漠河县为”中国的不夜城”、”极光城”。漠河白夜产生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天中,即6月15日一25日,此时漠河多出现晴空天气。在观赏”北极光”和”白夜”奇观的同时,又可同时看晚霞与朝晖连成一片的红彤天宇。

漠河冬天所谓的“北极光”,是说在北极村“光”着,因为这里天寒地冻,所以敢不敢光某种程度也是勇气的象征。

昨晚,我和Donny听到这么一说,立马两眼放光,决定今天赶早到外面照去。

DSCF0600

Donny先帮我照。其实光的时候身上没有那么冷,就是脚上沾了雪非常的冷,等我穿的时候,脚已经没知觉了。

后面的隐私照片我就不发啦,留着高价出售,有意者请偷着与我联系:)

DSCF0668

轮到我帮Donny照的时候,江面上远远走来了一队人,是到上游打渔的村民。而此时Donny刚好脱到一半,不好意思继续,便只穿着内衣在寒风中等着他们走过去。看看人家都穿什么衣服,就能想象出当时两边的穿着相差有多么悬殊。结果他们路过我们这里的时候,还停下来跟我们聊天,对我们挺好奇的,此时Donny已然冻得快不行了,哭笑不得地催促他们快点走。

DSCF0673

看着他们走远,Donny的外拍才得以继续。

DSCF0854

之后,我们一路走到最北邮局,寄了些明信片。

DSCF0860

到了最北气象站,冒昧地进去,里面只有一个值班的工作人员,对我们还挺热情的,还允许拍照。

DSCF0869

气象监测的系统。

DSCF0895

百叶箱。

DSCF0906

最北哨所也是漠河的必去之地。

DSCF0913

从这里可以看到江对面的俄罗斯村庄。

DSCF0929

图中最前面的那个铁架子,便是俄罗斯那边的哨所,下面有个木棚子,还四面透风。对比起来,跟我们这边的条件比起来可是差多了。

不过据战士说,我们这边的游客素质整体比较差(对面好像根本没有游客),私自过国界的事情时有发生,哨兵的任务很大程度上也是要时刻注意这些情况。偶尔有过界的人被俄罗斯方面逮住,协商交人的事情就更麻烦了。

DSCF1046

回来的时候看到江上有人在收渔网。因为需要一些灵活性,所以整个过程都不能戴手套,在这种天气下,手上沾水工作那么长时间,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我只是脱下手套抓了几条鱼,手就冻得不行了。

DSCF1082

在水里活蹦乱跳的小鱼,打上来用不了半分钟,便已经冻僵了。

DSCF1126

天色渐晚,该往回走了。

DSCF1144

临江的路。

DSCF1160

路灯倒是挺好看的,就是,为了省电,晚上也不亮……

DSCF1152

我们住的便是这一家。

DSCF1261

彩色的天空。

DSCF1234

小学时贺年卡上画的景象。

DSCF1285

晚上吃猪肉炖粉条,真香啊……

走了一整天,累,早睡。

元旦清凉峰

我一直以为我写了,
但好像我的确没写,
但我又明明记得我写过了,
就算我没写过好了。
(唐僧)

元旦的时候,重游了徽杭古道,爬了上次没有时间去的清凉峰。

是不是人越老,就越容易怀旧,缺乏开拓精神了,我怎么就没选出个新线路呢?

我一直以为整理过这次出行的照片了,难道真的是我记错了?

还是简单说说吧,该忘的都忘了。

DSCF5061

上雪堂的地标式建筑。

DSCF5327

这个是——水。

DSCF5106

这个是——冰和水。

DSCF5197

乱七八糟的冰。

DSCF5193

看到这个,就想起了帐篷中冻得死去活来、彻夜难眠的夜晚,不堪回首。

DSCF5207

这么多年了,我的左脚还是那么帅……

川行记忆——之二十

汇总

DSCF3712

坐在回往成都的汽车上,望向窗外,百转千回。
四姑娘,我还会再来看你们的。

从2006年7月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才拖拖拉拉地把此行的游记凑完。
我都佩服我自己了,竟可以拖到如此地步。
这次行程,是我第一次参加真正意义上的户外活动。记得最开始搭帐篷非常慢,人家都开始煮东西了,我们这帐篷还没弄好呢。

其实到现在,很多细节都记不清了。
其实,无法忘记的永远是,
酸痛的肩膀,不听使唤的双腿,清晰的呼吸和心跳声,
最重要的是,那些人。

无论如何,这都算是一个结束,一个纪念。

以下是本系列的目录:

川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