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事做起

其实我就一个观点:从小事做起。

到现在,我觉得整个系统可能也就是搜索这一块比较接近于最初的想法,而最初那些令你我都热血沸腾的其他思想与功能,
都随着网站摊子的不断扩张而逐渐消亡,而这种摊子,我觉得至少不是我力所能及的范畴,
而有些,目前也不是我们共同力所能及的范畴。

2.0精神的本质,我的觉得不是现在冒出来种种火爆的新技术,
那些技术从本质上说,它们一直都在,不曾远离。
改变的是人们的思想,改变得失应该怎样用好这些技术。
也就是说,在很多情况下,当技术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焦点的时候,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思考。

很多人叫喊着说Web2.0的标志是”Beta”,
无论什么东西只要盖上”Beta“的标志,
就马上升级到2.0了。
这种幽默的说法,
却也从另一个角度对”技术与思想“的轻重做了权衡,
那就是一旦有了”思想“,
尽量缩短开发周期,摆脱某些技术上十全十美的束缚,
迅速形成初期产品。

2.0精神的本质,我觉得本质上就是:从小事坐起
我们很少再叫着喊着说我们要再做个”sina”,再做个”Sohu”,
我们的想法很简单,我们只想做一件小事,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是,我们要用全部的精力把这件小事做好,做到极至,做到完美。
而做得好不好,标准在于用户的评价,这也就是那句话:“强调用户体验。”

从这里又可以转回到上面,
我们一旦发布了初期产品,
下面的工作就是强调用户体验,
听听用户想干什么,想要什么,
然后我们一步步调整方向,一步步“迎合用户的口味”,一步步把“Beta”的帽子摘掉。
别忘了,整个产品轻盈的身体,明确的准则,
才是我们可以灵活迅速按市场调整方向的前提条件。

然而,如果我们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闭门造车”,“十年磨一剑”,
况且又是在某些方面的实力与能力都不具备的条件下,
那么如此形成的产品,成功的难度可想而知。

即便到现在,我依然怀念当初那些让我激动不已的想法,
它们中的有些,已经在我们漫长的行走过程中被别人抢先了,
然而,还有些,目前为止还是一片没有脚印的雪地,
我们还有机会跳上去打个滚。

我希望看着它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可以这样说:

我不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打遍天下无敌手,
你只需要给我一根破棍子,
我勤学苦练,
终有一天我会练成天下无敌的打狗棒法!

[转]解读Web 2.0流行词

什么是web 2.0?

到目前为止,关于Web2.0并没有清晰的定义。业内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微内容是Web2.0的一个关键词。其中,微内容包括个人所形成的任何数据:比如一则网志、一个评论、一幅图片、收藏的书签、喜好的音乐列表、想结交的朋友等等。这些微内容,充斥在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而Web2.0重点要解决的正是对这些微内容的重新发现和利用。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只要是和微内容相关的技术和架构,都是以Web2.0为名义的。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Web2.0是以
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Fr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什么是博客(Blog)?

BLOG也就是WEB LOG的缩写简单来说就是网络日记。一种极其简易便捷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使得任何一位网民都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拥有自己的个人网站,自由挥写。但是,越简单越难定义,人们对于博客的理解千姿百态,: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旧媒体→新媒体→互媒体(硅谷最著名的IT专栏作家丹·吉尔摩);博客是继E-mail、BBS、ICQ(IM)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就是一个人未经编辑的声音(戴夫·温纳);博客是互联网上独立的思想泡泡(JamesSnell);博客是媒体的开放源代码运动(方兴东);博客是”个人出版2.0″(孙坚华);博客是用文字进行对话的网上咖啡屋(《博客手册》)……著名IT记者和专栏作家保罗·安得鲁斯认为,博客以及其他网络新闻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媒体巨头在公信力方面的快速衰落,他们要努力推翻传统媒体的”守门人”:”新一类新闻记者正在兴起,他们以直接来自新闻源的’原始素材’为基础。这些记者正在进行新的试水……是对体制官僚化的媒体的报复性破坏……博客改变了’新闻’从个人传播到公众的信息流动的本性……只要一摁’张贴’键,任何人都可以出版自己的作品,这将改变传统媒体出版模式。”

什么是播客?

播客,即英文的Podcast或Podcasting,这个词来源自苹果电脑的”iPod”与”广播”(broadcast)的合成词,其指的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文件并允许用户订阅feed以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或用此方法来制作的电台节目。这种新方法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互联网上流行以用于发布音频文件。

播客与其他音频内容传送的区别在于其订阅模式,它使用RSS 2.0文件格式传送信息。该技术允许个人进行创建与发布,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人可以说出他们想说的话。

什么是Tag?

Tag(中文叫做”标签”)
是一种新的组织和管理在线信息的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针对文件本身的关键字检索,而是一种模糊化、智能化的分类。
Tag是一种更为灵活、有趣的分类方式,您可以为每篇日志、每个帖子或者每张图片等添加一个或多个Tag(标签),你可以看到网站上所有和您使用了相同Tag的内容,由此和他人产生更多的联系。Tag体现了群体的力量,使得内容之间的相关性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性大大增强。

什么是RSS?

RSS就是一种简单的信息发布和传递方式,使得一个网站可以方便地调用其他提供RSS订阅服务的网站的内容,从而形成”新闻聚合”,让网站发布的内容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

如果从RSS阅读者的角度来看,RSS获取信息的模式与加入邮件列表获取信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也就是可以不必登录各个提供信息的网站而通过客户端浏览方式(称为”RSS阅读器”)或者在线RSS阅读方式这些内容。

什么是Wiki?

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 “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点”的意思。在这里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为小;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什么是AJAX?

Ajax并不是一种技术。它实际上是几种已经在各自领域大行其道技术的强强结合。Ajax混合了:

*基于XHTML/CSS

* 由DOM(Document Object Model)实现动态显示与交互

* 通过XML和XSLT进行数据交换及处理

* 使用JavaScript整合上述技术

直观一点的说Ajax能够实现不刷新浏览器窗口(当然更不用安装额外的插件)而满足用户的操作,现在一些看上去很Cool的网站,很多是用这项技术实现的,其中包括:orkut、Gmail、Google Group、Google Suggest、Google Maps、Flickr、A9.com等。

什么是SNS?

SNS:Social Network Sofwaret,社会性网络软件,依据六度理论,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并且无限扩张自己的人脉,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获取一点,得到该人脉的帮助。

六度关系理论: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在人际脉络中,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这中间最多只要通过六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就是说你想认识一个人,托朋友找朋友找认识他的人,之间不会超过六个人。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际关系的作用愈发明显,人脉资源对于一个人的成功非常重要。目前很多职业人士在人际资源方面其实都比较匮乏,因此SNS这种新兴的网络社交方式一出现,迅速流行欧美国家,已经成为精英阶层拓展人际关系的主要方式之一。

[转]谈论Web2.0学习指南


Web2.0学习指南
历史很重要。对一个技术的学习也应当从历史出发,通过其在时间形成历史的流变,得以知晓现状,甚至能够预知未来。

那Web1.0是什么呢?

他们说,记得静态HTML的WWW时代么?

(那个时代的WWW应用、人们的Web体验、对社会的影响如何?)

那么动态HTML和静态HTML下的Web相比,是多少版本?1.5?对了,他们是真这么叫的。

(在效果和影响上,与1.0相比,扩展和加深多少?)

要呈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通过Web服务端的程序,应用户的请求,取出数据,加上事先设计的模板,动态的生成Html代码,发送到用户的浏览器那里。

他是1.0系列,应为用户在浏览器中所见和Web1.0一样,它有0.5的升级,因为数据不是事先制作并发布,而是动态生成,和用户的需要交互生成。

那好,再加0.5,到Web2.0,变化是在哪里呢?

(看到了正在崛起的和改变的,会继续朝着什么方向改变互联网和社会呢?)

更新:关于各个版本的差别,看看亚马逊的例子。

事情没有那么幸运,Web2.0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一个阶段,是促成这个阶段的各种技术和相关的产品服务的一个称呼。所以,我们无法说,Web2.0是什么,但是可以说,那些是Web2.0。

WikiPedia的Web2.0条目下列出了这些条件:

*CSS和语义相关的XHTML标记

*AJAX技术

*SyndicationofdatainRSS/ATOM

*AggregationofRSS/ATOMdata

*简洁而有意义的URLs

*支持发布为weblog

*RESTian(preferred)或者XMLWebserviceAPIs

*一些社会性网络元素

必须具备的要素有:

*网站应该能够让用户把数据在网站系统内外倒腾。

*用户在网站系统内拥有自己的数据

*完全基于Web,所有的功能都能透过浏览器完成。

(以上内容引用自英文版维基百科)

虽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不过,对于其中谈到的几个要素,大家还是公认的。

-基于RSS/ATOM/RDF/FOAF等XML数据的同步、聚合和迁移。

数据不再和页面和网站混粘在一起,它独立了,它跟着用户走。这是Web2.0的很重要特征。这也是为什么Blog是Web2.0的代表的原因。在网志上,常主角的是相互独立的一则则的网志。

独立,然后有物理表现。现在,就能让他们活跃起来。透过对XML数据的处理,这些内容能被自由的组合,被各种应用程序,不论是Web程序还是桌面程序等呈现和处理。

当然,最重要的是背后的人。

-社会性因素。

内容跟着人走,内容又能够被用户自由的组合,也就是说,用户能够自由的借助内容媒介,创建起一个个的社群,发生各种社会性的(网络)行为。

此外还有标签以及建立在开放标签系统之上的Folksonomy。

-第三个公认的因素是开放API,

这个技术性稍强些,得另花时间研习,可以先看看例子:amazon、flickr、googlemap等。

从Web应用的产品/服务生产者角度来说,该如何创建Web2.0的产品呢?

重要的是要抓住这么几点,一个是微内容(这里有定义),一个是用户个体。除了这两个最基本的之外,还可以考虑社群内的分享以及提供API。

(cnbruce收藏的一些API内容:http://www.cnbruce.com/blog/showlog.asp?cat_id=34&log_id=709

微内容:英文是microcontent。用户所生产的任何数据都算是微内容,比如一则网志,评论,图片,收藏的书签,喜好的音乐列表、想要做的事情,想要去的地方、新的朋友等等。这些微内容,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它的数量、重要性,还有我们对它的依赖,并不亚于那些道貌岸然、西装革履的正统文章、论文、书籍。

对微内容的重新发现和利用,是互联网所开创的平等、民主、自由风气的自然衍生,也是互联网相关技术消减信息管理成本之后的一个成果。

我们每天都生产众多的微内容,也消费着同样多的微内容。对于Web2.0来说,如何帮助用户管理、维护、存储、分享、转移微内容,就成了关键。

用户个体。对于Web1.0的典型产品/服务来说,用户没有具体的面貌、个性,它只是一个模糊的群体的代名词而已。但是对于Web2.0的产品和服务来说,用户是个实实在在的人。Web2.0所服务的,是具体的人,而不是一个如同幽灵般的概念。并且,这个人的具体性,会因为服务本身而不断地充实起来。

如何为这个具体的个体服务,是Web2.0设计的起点。

因此,一类可以被称作Web2.0的产品/服务将是这样:

服务于用户个体的微内容的收集、创建、发布、管理、分享、合作、维护等的平台。

其他的呢?恐怕就设计到好些人提到的,微内容的XML表现;微内容的聚合;微内容的迁移;社会性关系的维护;界面的易用性等等。

以及是否就是开源、参与、个人价值、草根、合作等等?

Web2.0是许多方面起头并进又相互牵连的一个新的阶段的到来。因此,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那么,对于Web开发人员来说,Web2.0意味着什么呢?

他们说Web2.0阶段,Web是一个平台,或者说,Web正在变得可编程,可以执行的Web应用。野心家们设想这个它的终极目标是WebOS。

Web1.0时候,Web只是一个针对人的阅读的发布平台,Web由一个个的超文本链接而成。现在的趋势发生了变化,Web不仅仅是Html文档的天下,它成了交互的场所。

Web2.0Conference网站的横幅引用JeffBezos的话说“Web1.0ismakingtheinternetforpeople,web2.0ismakingtheinternetbetterforcomputers”。

具体来讲,他们说Web成为一个开发环境,借助Web服务提供的编程接口,网站成了软件构件。

这些,就是WebService的目标吧,信息孤岛通过这些WebService的对话,能够被自由构建成适合不同应用的建筑来。

一些例子:del.icio.us、flickr、a9、amazon、yahoo、google、msn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