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玫瑰

二手玫瑰,号称中国最妖娆的摇滚乐队。

说妖娆,主要是说主唱梁龙的妖娆,尽管他的身材相当粗硕、身板相当硬朗,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在演出的时候,穿高开叉的旗袍、带大波浪的假发、脚踩红色高跟鞋、脸涂浓妆,甚至还要点一颗扎眼的美人痣。

说妖娆,这都是表象,实在的还是音乐。用最通俗且不准确的话来概括二手玫瑰的音乐,就是二人转式的摇滚。土得掉渣的二人转,加上前卫的摇滚,就变成先锋了。梁龙是个典型的东北汉子,家在黑龙江,总是说后悔改行唱摇滚了,要是坚持唱二人转,现在也成小沈阳了。据说他早年想正经唱摇滚来着,总是不火,后来用二人转的腔调来掺和掺和,一不小心,就火大发了。

二手玫瑰

很早便期待着二手玫瑰来南京,主要是希望当场见识一下传说中梁龙的妖娆。不过这次梁龙却没化妆,南京太热了,即便化了妆也坚持不了20分钟,都是白画。
旁边的是吉他姚澜,哥们一身标准的皮包骨,却只穿个小短裤上台晃悠,再拿吉他一挡,从远处看,基本上是光着。

《伎俩》

《狼心狗肺》

二手玫瑰

年纪大了,不愿意在台前太挤着,从台后看去,那些喧嚣,在一束光影下,都成了安静的定格。

古堡

我的相机丢了,最近相片也少了。不过自从Sakya入手Pentax胶片机以来,这照片档次显著提高。这颜色,简直令人发指。

二手玫瑰

西塘啊西塘

人头攒动的烟雨长廊,河边密密麻麻的躺椅上,躺满了密密麻麻的人。人们局促地呼吸,佯装悠闲地品茶,丝毫不顾身旁人声鼎沸、嘈杂如织,世外桃源般的恬静,只能在心中憧憬了。

西塘啊西塘……

DSCF8306

入夜,这里才回归了应有的安静。

DSCF8319

灯影婆娑。

DSCF8318

河灯,顺水而下。

DSCF8327

墙上水中,虚实难辨。

DSCF8347

“推动人类进步,和谐天下事业”。

DSCF8366

古镇里面,总是少不了写生的学生们。

三顾亚布力4-2009年1月22日

2009年1月22日

IMG_6825

今天下午4点的火车回去,所以今天只滑半天。这个半天,我尝试单板。

不知道是雪场的单板少还是滑单板的人多,总之在我发现拿到的鞋子大了一号以后,已经没有余地再换了。迫使我不得不又多穿了两层线袜,填充空间。

对于单板,我还是心存恐惧的。一切都来自于第一次滑单板时的惨痛摔跤经历。在又短又缓的初级坡上,摔跤就像摔在水泥地上一样,五脏六腑都疼,脑子半分钟以后才能从麻木中缓过来。

IMG_6837

今天也摔了很多跤,不过还好都不算疼,因为雪实在太厚了。令人不舒服的是雪道最后的一段特别平缓,如果之前摔了跤没了速度,在这一段就只好像蜗牛一样往前蹭了。

IMG_6847

这几天温度逐天下降,今天达到最冷,而且风特别大,雪大得几乎都看不清路。

IMG_6845

让雪场的小兄弟帮忙照相,兄弟没戴手套,只照了几张手就冻僵了,我相当感激。结果回来一看照片,没有一张是完整的,都没有脚……

三顾亚布力3-2009年1月21日

2009年1月21日

早上开始,大雪就没有停过。第一趟坐缆车上高山的时候,惊喜地发现缆车下面的野雪上竟然有人艰难地在滑,看来所谓禁滑的规矩也没有那么严格。到山顶以后顺利地找到了野雪道的入口,趁还有人,赶紧去凑凑热闹。

IMG_6669

雪是好雪,可惜在我这技术上了。路不宽,但是雪真是厚。大雪还在不断地下,落在地上非常的松软。但是这雪未免也太厚太软了,对于初滑野雪的人来说,下山是一件令人挣扎的力气活。

IMG_6672

滑到山下,我已经是精疲力尽,衣服里面到处都塞满了雪,狼狈得不成样子,腿也酸得蹲不下去了。之前雪场的大哥说我肯定滑不了野雪,这不也连滚带爬地下来了嘛。以前看到有人说滑野雪重心要更靠后些,但实际区别远远不止于此。稍有不慎,雪板头便会插到厚厚的雪里,从而影响对方向的控制。而换向时也没那么容易控制,我只好不断地跳啊挑啊,把板尾换到另一个方向。当然这只是我的体会,绝非正确的要领,不然我到山下也不会如此的狼狈了。

IMG_6724

昨天的午饭,是一碗泡面解决的。自己背了碗面,中午到服务大厅的咖啡厅弄了点付费开水,再配以自带的干肠,就完美解决了。但是其实下到服务大厅有点费时间,还得穿鞋脱鞋的,挺麻烦的。今天战斗经验丰富了,在旅馆旁边买了两块蛋糕、三根香蕉,再加上水,一直背着。每次坐缆车上山都要十几分钟,饿了的话就趁这个时间吃点,完全不浪费时间。但是这考验的就是体力了,不休息,连轴转。

下面,还是看看专业选手们的英姿吧。

IMG_6753

IMG_6791

IMG_6812

今天我是到极限了,除了滑了两趟野雪之外,都一直在滑高山,从早到晚一直没停。滑得多了,也逐渐感觉在技术上有不少困惑,需要指点才行。

我住的旅馆就在繁华的商业街上,楼下的街口,每晚都会冒出来四个“大棚车”——四家临时烧烤店。这些大篷车,都是用白铁皮之类自制的,有公交车那么大,有窗有门,下面装上轮子就变成了车。白天它们被停在其他地方,晚上才会被真正的车拖到这里来。所以一到了晚上,尽管街上零下三十多度冷得要命,但是这个街口却非常热闹,四个大篷车灯火通明热火朝天,相安无事。

车上摆着几张桌子,并不局促,旁边还有有取暖的炉子,很暖和。隔壁桌是一家四口,父母和处在青春期的儿子、女儿。孩子们思想开始叛逆,讨论一些话题,父母也开通明理,并不说教。一家人其乐融融,也让旁边的我,在这个雪夜里,感觉到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