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拉萨去过年12-羊卓雍错

羊卓雍错

羊卓雍措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和贡嘎县之间,湖水面积638平方公里,海拔4441米,湖岸线长250公里,湖水均深20~40米,是喜玛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

羊卓雍措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

羊卓雍错

人们崇奉羊卓雍措更多的是将她奉为羊卓雍措达钦姆,即羊卓雍措大湖主多杰盖吉佐即金刚障碍之主,是藏区的女护法神。因此,羊卓雍措既是龙女的化身,又是女护法神的驻锡地,兼具多重功能和神力。

羊卓雍错是野生禽类的乐园,成千上万只白色水鸟在湖面飞翔,十分壮观。关于白色水鸟,还有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羊卓雍湖是一潭碧玉似的清水。湖边有一个叫白地的村子,村里住着一位漂亮的姑娘,她每天夜里都要到湖里洗澡,因此,她的肌肤像白玉一般洁净。村中有一个农奴主看中了这位姑娘,要把她霸为己有。但姑娘已有自己的心上人,说什么也不愿意嫁给农奴主。有一天夜里,农奴主躲在湖中,乘姑娘下水洗澡时,一把将姑娘抱出水面,要把她抱回家去。这时,天上飘来一朵彩云,云端站着一位仙女,她用佛珠将凶残的农奴主打死,但农奴主还是死死抱着姑娘不松手,结果两个人都沉入湖中,姑娘也被淹死了。第二天黎明,人们来到湖边寻找她,呼喊她的名字。突然,从湖中飞出了一只白色的水鸟。这只水鸟就是姑娘的化身。从此以后,水鸟总是在湖里戏水,在湖面上空飞翔。白云似的羊群,白色的水鸟,加上这个神奇的传说,使羊卓雍湖成为一个神秘“圣湖”。

羊卓雍错

据说,虔诚的佛教徒每年都要绕湖一圈,骑马需要一个月左右。这等于他们到拉萨朝圣一次,这样做至少“佛会保佑他这一年”吉祥如意。

不过,羊卓雍错被称为圣湖,据说主要原因是她能帮人们寻找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达赖圆寂后,由西藏上层僧俗组成负责寻找灵童的班子,先要请大活佛打挂、巫师降神,指出灵童所在的大方位;然后到羊卓雍错颂经祈祷,向湖中投哈达,宝瓶,药料等;最后,主持仪式的人会从湖中看出显影,指示灵童所在的更加具体的方位。如果上述3种仪式所示方位一致,便可派出人马,循所示方位寻找灵童。

IMGP6129-1

在这里遇到一种新颖的索要买路钱的方法。这是一段比较窄的公路,而且公路两旁紧邻着两个小山包,当地村民便两个山包之间横拉了许多经幡,高高低低、层层叠叠的完全把路挡了起来。过往的车辆,交了买路钱,村民才会把经幡都抬起来让车通过。

雅鲁藏布江

IMGP6158-1

每天下午3、4点钟的时候,都会准时起风,远处掀起的风沙,如雾一般。

IMGP6170-1

雅鲁藏布江大桥。

IMGP6177-1

如梦似幻。

我到拉萨去过年11-卡若拉冰川

2010年2月17日

中午时分,从白居寺出来,坐车回拉萨,一路上经过了卡若拉冰川和羊卓雍错湖。

卡若拉冰川

卡若拉冰川

卡若拉是浪卡子和江孜县之间公路上最高的垭口,海拔超过5000米,在这里停留久了会感觉到头疼。

卡若拉冰川位于西藏浪卡子县与江孜县的交界处,乃钦康桑峰南坡,距江孜县城75公里,为年楚河源头之一。

卡若拉冰川

冰川上部为一坡度较缓的冰帽,下部为两个呈悬冰川形式的冰舌。东冰舌长3公里,宽750米,冰舌末端高5233米;西冰舌长4.5公里,宽1.5公里,冰舌末端高5145米。整个冰川面积为9.4平方公里。冰川前缘由于基岩山丘起伏,促使冰舌前缘缓慢移动的冰层顶部发生张裂。冰雪沿冰层张裂消融,形成壮丽多姿的冰塔林。在冰塔林上由于雪尘相间显示出各种云卷状的奇异褶曲,犹如能工巧匠精心细雕的花纹图案。在冰舌前缘的基岩冰蚀台地上可见数条长达10余米、宽10-20厘米、深8-10厘米的楔型刮痕平行分布,这是其它冰川罕见的迹象,形如”创床”的导轨,使人赞叹大自然的魅力。

卡若拉冰川

卡若拉冰川是乃钦康桑大雪山的组成部分,位于西藏浪卡子县与江孜县的交界处。公路通过的地方的海拔是5045米,乃钦康桑大雪山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山体雄伟,顶部尖锥突兀,坡岭沟壑间终年积雪发育了多条冰川。主峰海拔7191米,卡若拉冰川的冰舌前缘海拔为5560米,最低冰层高度每年随气温变化而略有升降,卡若拉冰川的融水是年楚河的东部源地。传说古时江孜土地贫瘠干旱,莲花生大师便派侍从“乃钦康娃•桑布”化为一座大雪山(乃钦康桑大雪山),雪水融化后潺潺流向江孜,变成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滋养着下游广大的地区。

卡若拉冰川

乃钦康桑(又称乃金岗桑、念青岗桑、宁金岗桑、宁金抗沙峰)是拉轨岗日山的主峰,位于江孜县、仁布县、浪卡子县三县交界处。乃金岗桑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在藏语里是“夜叉神住的高贵雪山”的意思,传说这是藏传佛教四大山神—西方山神诺吉康娃桑布居住之地。它的坡岭沟壑间的终年积雪,发育了条条冰川,附近有冰川约116多条,冰川面积达118.82平方公里。

卡若拉冰川

山下的风很大,白塔下的经幡被吹得啪啪作响,人在这里都有些站不稳。

卡若拉冰川

山坡上,牦牛们在悠闲地吃着草。

我到拉萨去过年10-白居寺

2010年2月17日

早上8点半,从日喀则出发,10点钟便到了白居寺。

白居寺

白居寺

在西藏,藏传佛教下面还分了很多教派,每个教派都有自己的体系,自己的寺庙,甚至自己服饰。而白居寺里面竟然同时存在着好几个教派,这不得不算是个奇景,也是绝无仅有的。

由于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礼,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建立的,因此它能聚萨迦、格鲁、噶当等各派和平共存于一寺,每个教派在此寺内都拥有五六个“扎仓”。该寺现有16个扎仓。这使它在西藏佛教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

白居寺是汉语名称,寺的全名是“吉祥轮上乐金刚鲁希巴坛城仪轨大乐香水海寺”,简称“班廓德庆”,即“吉祥轮胜乐大寺”,通称“班廓曲第”,意为“吉祥轮寺”。位于江孜县城东北隅,拉萨南约230千米处,距日喀则东约100多千米。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历时10年竣工。它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塔中有寺、寺中有塔,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它的建筑充分代表了13世纪末至15世纪中叶后藏地区寺院建筑的典型样式,也是唯一一座完整保存到今天的寺塔,用有具纪念碑性质的大型建筑群,因而有西藏塔王之称。

白居寺由寺院、吉祥多门塔、扎仓和围墙四大建筑单元多门塔、扎仓和围墙四大建筑单元组成,系明代建筑。由江灵敏度法王绕丹贡桑帕和第一世班禅克珠杰共同主持修建的。克珠杰(1386~1438)早年追随萨迦派仁达哇等著名佛学大师学习佛法,由于天资聪颖、博闻强记,很快成为一位精通五明、闻名卫藏的佛学大师。1413年绕丹贡桑帕(1389~1442)为了弘传江孜地区的佛教事业,决定邀请克姝杰到江孜主持佛教事务,并将江孜庄园和上部城堡两地辟出用于寺院修建,于1418年6月2日动工,1425年2月14日竣工,历时七年。寺院为三层平顶藏式建筑,平面为坛城(曼荼罗)模型,由大殿、法王殿、金刚界殿、护法神殿、道果殿、罗汉殿、无量宫殿和转经回廊等建筑单元组成,形成一座宏伟巨大的寺院建筑群。

白居寺

寺门口讨钱的孩子,莫名地感觉这张照片一定要转成黑白色,有点农奴时代的调调。唯一煞风景的是背景里的汽车和摩托车。其实他们未必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也很有可能是家住附近来“打工”的孩子。

白居寺

漆得乌黑油亮的门。

白居寺

白居寺中有驰名中外的白居塔。正名叫“菩提塔”。藏语称这座塔为“班廓曲颠”,这流水便是日喀则地区的年楚河。白居寺由热布旦贡桑帕和班禅一世克珠杰于公元1418年首建。

白居寺

白居寺旁的白居塔有“十万佛塔”之美誉,它的白居寺就是因为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这可不是普通的佛塔,塔有九层,高达32米多,有77间佛殿、108个门、神龛和经堂等,在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珍品。殿堂内绘有十余万佛像,因而得名十万佛塔。塔内另有千余尊泥、铜、金塑佛像,堪称佛像博物馆。

我到拉萨去过年9-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

下午4点钟,我们的车终于到达了扎什伦布寺。

要想介绍扎什伦布寺,得先跟大家铺垫一点背景知识。

藏区按方言划分可以分成“卫藏”、“康巴”、“安多”三块。

  • 以拉萨为中心向西辐射的高原大部叫做“卫藏”。这一地区是藏区(不仅是西藏,还包括青海、四川和云南的藏族自治区)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中心;
  • 念青唐古拉山——横断山以北的藏北、青海、甘南、川西北大草原叫做“安多”。
  • 康巴”藏区位于横断山区的大山大河夹峙之中,具体说来,也就是川西的甘孜、阿坝两个藏族自治州、西藏的昌都地区和云南的迪庆地区。

而这其中,作为藏区中心的卫藏又分三块:

  • 拉萨、山南地区称为“前藏”;
  • 日喀则地区则称为“后藏”;
  • 整个藏北高原称为“阿里”。

藏传佛教格鲁派有两大活佛转世系统,一个是达赖喇嘛,另一个为班禅额尔德尼。转世系统虽然不同,但达赖和班禅的宗教政治地位是平等的。

达赖与班禅个人之间互为师徒,关系颇为密切。通俗地说,就是如果他们其中一个人圆寂了,那么活着的另一个人便负责寻找其转世灵童,并且作为转世灵童的师父,对其进行教导。

达赖喇嘛,主前藏,驻锡地为拉萨布达拉宫
班禅额尔德尼,主后藏,驻锡地为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拉萨市和日喀则市也是整个西藏仅有的两个市。

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你应该明白了扎什伦布寺地位是很高的。

只是如今,11世班禅被邀请,常驻北京,只是偶尔才回来扎什伦布寺。这里应该比当年清冷些吧。

不管是寺庙还是宫殿,
它们都还在那里,
只是里面似乎缺少了主人……

扎什伦布寺

藏民们围着白塔转经。

扎什伦布寺

一个喇嘛在路边沉思。

扎什伦布寺

风,掀起布幔,缓慢而悠扬。

扎什伦布寺

大殿外。

扎什伦布寺

“护国利民”。

扎什伦布寺

院内的“塔钦”(即经幡旗杆)。每年藏历正月初五,扎什伦布寺都会举行重立“塔钦”仪式,把饰有崭新五彩经幡及黑牦牛皮等的旗杆重新立起。

扎什伦布寺

耀眼的白色。

扎什伦布寺

寺内的壁画异常精美。

扎什伦布寺

四五点钟的太阳依然当头,寺内狭小的街巷里,一切显得都很缓慢。

最后,附上扎什伦布寺的历史介绍。

扎什伦布寺,也称“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为四世之后历代班禅喇嘛驻锡之地。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色日山坡上。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

1447年,宗喀巴最小的弟子,后来被追溯为一世达赖喇嘛的根敦朱巴(根敦主)在当时的后藏大贵族曲雄郎巴·索朗白桑和琼杰巴·索朗班觉的资助下,最初兴建扎什伦布寺。开始寺院定名为“岗坚典培”,意为雪域兴佛寺,后被根敦珠巴改成现在的名字。历时12年建成。1600年,四世班禅罗桑确吉坚赞任扎什伦布主持时,对该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四世班禅是第一个被册封的班禅喇嘛,从此扎什伦布成了历代班禅喇嘛的驻锡之地。历代班禅对扎什伦布寺均有扩建。尼泊尔在乾隆五十六年出兵后藏,抄掠至扎什伦布,搜掠一空。

寺内最宏伟的建筑是大弥勒殿和历代班禅灵塔殿。大弥勒殿藏语为“强巴康”,中间供奉着1914年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主持铸造的鎏金青铜强巴佛,即弥勒佛的坐像。7座历世班禅灵塔大小不一,有的灵塔供奉几个班禅,有的只供奉一个。塔内藏有历世班禅的舍利肉身,包括十世班禅确吉坚赞。

我到拉萨去过年8-拉萨河

拉萨河

2010年2月16日

早上9点半,乘车前往日喀则。

离开拉萨城,公路沿着拉萨河延伸,有水的地方,总是风光无限。

拉萨河

耀眼的阳光,在河面撒下一片光芒。

拉萨河

有的时候,眼前的景象,的确像一幅画一样。

拉萨河

河面上,野鸭群群,一改西藏冬日里的沉闷。

拉萨河

这条路上有限速,沿途有检查站,经过每个检查站时都要登记时间,如果在两个站之间的时间用得太少,就会被罚款。所以司机师傅也不着急,慢慢开,中间风景好的地方还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拉萨河

悠然田埂旁边坐。

天葬台

这山上,是离拉萨最近的天葬台。

IMGP5542-1

大多数时候,旅途中,都是这样枯燥的公路,孤独,没有尽头。

我到拉萨去过年7-大昭寺广场

大昭寺广场

从布达拉宫回来的路上,顺便到东措青年旅舍考察了一下,环境还不错,准备晚上移师东措。回到八朗学,早过了中午退房的时间。硬着头皮到前台退房,小姑娘要多加半天的房费,幸好老板就在旁边,善良地免了费用,还给我们献上了哈达,弄得我们不知所措。

搬家之后,趁还有些时间,到大昭寺去逛一逛。

大昭寺

大昭寺的广场上,日日夜夜都有这样的情景。很多人千里迢迢而来,希望在这里,达到人生的圆满。

据说,每一个藏族人,一生之中应该磕够10万个长头。很多人磕头的人手里会有一串珠子,算盘珠一样的一片一片的,每磕一次头手中的珠子便拨过一颗,这是他们的计数器。

大昭寺

大昭寺的门口,总是有这样虔诚的信徒们。

大昭寺

天色将晚,阴霾的天空下,
不知哪来的一束光亮,
使得这双鹿和金轮映得光芒闪耀,
这光芒笼罩着它脚下虔诚的信徒们,
这光芒笼罩着整个广场,
这光芒,也映照在人们心中,令人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