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拉萨去过年18-哲蚌寺

哲蚌寺

从拉鲁湿地出来,终于找到地方把自行车修好了。索性决定顺便到附近山上的哲蚌寺转转。

可真是在山上,路修得还不错,但是一直是上坡,开始还能骑车,后来连推着车都喘得不行。最后干脆把车子寄放在路边的人家里,走着上。但其实路还是有点远的,再加上我们已经骑了大半天的车,体力下降,一路的坡度令人崩溃,眼看着山上寺庙不远,可就是怎么也走不到。

留着最后一口气,我们终于走到了寺庙。门口的藏民们排着长队,基本没有游客,游客不用排队,代价是10块钱的门票。正当我们走进寺院,窃喜着门票便宜,突然意识到一个令人发指的事实——眼前的这个根本不是哲蚌寺。回想起上山的路上,中间有一个岔路,我们按照远处山腰寺庙的方向,走上了岔路,殊不知在那个地方根本就看不到山顶的哲蚌寺。但是,又有谁能想到一个山上能有两个寺呢?西藏的寺还真是多啊。

这个寺庙不大,名字是乃琼寺,尽管我们也在里面参观了,但是由于当时崩溃的心情,所以——此处无照片。

乃琼寺位于哲蚌寺山坡下,是哲蚌寺的属寺,所以又被称做“乃琼护法神殿”,寺院不大,但是历史上西藏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有几十名僧侣。在藏语中“乃”即“地方”意思,而“琼”是“小”的意思,乃琼寺意思就是哲蚌寺下的一个“小地方”,一个小的不需要人们注意。但这乃琼寺,是历史上西藏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每年考中格西学位的喇嘛多出于此,现在仍是西藏的佛学院。

现在的乃琼寺建于村居之间,仅仅是个小小的四方院落,院门东开。在传说中是于公元八世纪莲花大师将凶恶的乃琼多吉札丹降伏,将其变为藏传佛教的护法神。因此乃琼寺里有西藏最神奇的一种诬师,也就是法力无边的乃琼神汉,同时也保存下来一种降神的宗教仪式。

乃琼寺院落里长廊上的众多壁画内容,几乎都跟护法和降魔,地狱与苦难相关,就是让我们这些在阳光下观看的人,都能在鬼神面前感到寒气自后背而起。

从乃琼寺出来,我们顺原路又走回了当初走错的岔路口。这里到山顶不知道还有多远,此时已经快5点了,我们崩溃的不仅是体力,精神也快崩溃了,打死也不肯再走了。索性就坐在路边,物色搭个车。寺庙快关门了,路上经过的车也不多,而且大部分的车还是藏民一家人开车来寺庙,没法搭。

幸运的是,没过太久,天使出现,有一辆车停下来愿意载我们到山顶。司机大哥到山上办事,愿意顺我们一程,要给车费,人家还不要,都是活雷锋啊。

终于,到了哲蚌寺。时间已晚,工作人员已经下班了,缺点是所有大殿都关门了,优点是免了巨额门票可以随便逛。

哲蚌寺,坐落在拉萨市西郊约十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的坳里,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公元1416年创建。解放前该寺僧众超过一万人,拥有141个庄园与540多个牧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是藏语,直译为“雪白的大米高高堆聚”,简译为“米聚”,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它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

哲蚌寺

转经筒。
Continue reading “我到拉萨去过年18-哲蚌寺”

手工皮艺坊6-钥匙扣

钥匙扣

很久没做东西了,周末闲来,做了一个钥匙扣。水平上没有什么提高,但是速度上有不少进步。

钥匙扣

成品图。

钥匙扣

黄铜按扣,尽管不大,但是还挺紧。

钥匙扣

皮子要是再厚点就更踏实了,不过我也担心太厚的话,挂在腰上会鼓出来。

钥匙扣

背面。这个蜡线缝着是真费劲,我楞是把一根针给拽断了,这已经是我弄断的第二根针了。

钥匙扣

内部。皮革原始质感,并未过多处理。

钥匙扣

张开,可以方便地从皮带上拿下。

钥匙扣

整体效果基本满意。

南巡记6-海豚表演

海洋公园 海豚表演

在此之前,只在大连老虎滩看过一次海豚表演。比较二者,整体感觉海洋公园的海豚表演包装得更到位一些,把表演融入到一个有情节的故事中去,让每一个人感觉到与动物之间的融洽关系,氛围很温馨。

海洋公园

暖场乐队。

海洋公园

出场pose,不给掌声不换造型。

海洋公园

双人舞。

海洋公园

跨栏。

海洋公园

整出个太极来。

海洋公园

造型。

海洋公园

打个招呼。

海洋公园

游弋。

海洋公园

看这姿势是不打算压水花了。

南巡记5-海洋公园

海洋公园

海洋公园

这天人不多,除了中间最高的那个速降机,在每个项目前面几乎都不要排队,所以基本上很快就把这些大型的游乐项目都玩了一遍。值得一提的是,坐那个速降机升到顶端的时候,面朝大海,心旷神怡。

IMGP1628-1

时值万圣节,哥儿几个也出来凑一局。

IMGP1481-1

在这种地方有艘游艇的话还真能享受享受。

IMGP1507-1

莫非这里就是那些港片中频频出现的游艇码头?

IMGP1493-1

海洋公园凭山临海,风景绝佳。

IMGP1502-1

天色将晚,日已西斜。

我到拉萨去过年17-骑行拉萨

骑车

今天的主题是骑车。或许,这是我们在拉萨最惬意的一个上午。

IMGP6471-1

在北京东路上租了一辆自行车,全新的山地车,20元租一天,价格合理,童叟无欺。
包都捆好,防晒工作也要搞好。

拉萨骑车地图

一路上,从北京东路开始,经过江苏路,过拉萨大桥,到川藏公路上沿着拉萨河一路向西,然后过柳梧大桥向北到鲁定南路,最后从热当西路到北部的拉鲁湿地。

天气非常好,几乎没有云,太阳很耀眼,却也不热。那感觉,只能用“惬意”二字形容。

IMGP6465-1

经过拉萨大桥时,桥下的空地上满是过来“祭祀”的藏民,人非常的多。至于到底是怎样的“祭祀”也没弄清楚,维持秩序的警察只是说每个月都会有这样的活动。

IMGP6443-1

桥下系满了这样经幡,上面写满了佛经,风一吹起,便当作你在诵经。

IMGP6446-1

密密麻麻,遮天蔽日。

IMGP6455-1

各种色彩组合在一起,阳光下异常灿烂。

IMGP6489-1

川藏公路。幸亏租的是能变速的山地车,要不这盘山的上坡可要命了。路况挺好,但是路不宽,加上总是七拐八拐的,还是要小心点大卡车。不过好在路上的车并不多,偶尔才会经过一辆。

IMGP6499-1

扛着车子从路边下来,来到拉萨河边。

IMGP6504-1

河水清澈,却冰冷刺骨。河的对岸,便是拉萨城了。

IMGP6514-1

满河滩的鹅卵石,想从中找出几块传说中的宝石来。激情翻地半小时,未果,愤然离去。

拉鲁湿地

拉鲁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45米,是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属于芦苇泥炭沼泽。这里湿润的气候和丰美的水草在高原上十分难得,每年引来大批赤麻鸭、黄鸭、西藏毛腿沙鸡、斑头雁、棕头鸥、戴胜、百灵和云雀等各种野生鸟类,有时还能见到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颈鹤在此嬉戏。

IMGP6519-1

刚到这里的时候,这情景令人惊呆。因为这画面好像梦境一样,无需润色便是一幅活生生的画了,假的一般。

IMGP6520-1

金黄的芦苇,枯干的树干,远处的群山,水中的倒影,这情景真是难以言表。

IMGP6524-1

仙境一般。

为什么骑行的终点在这里?

就像所有的故事一样,好事过后很有可能就是坏事跟来。就像电影里那样,此时画外传来划胶片的吱嘎嘎声音,表示剧情从此急转直下。此时我发现我的车胎被扎了,瞬间没气。

此处省略数万字,省略的是一个关于推着没气的自行车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公路上,找地方修车的悲惨故事。

进入拉鲁湿地,路就变成全是碎石的搓衣板了,路边山上的植物会掉下很多小刺来,我哪儿知道这些。尽管我总共往里面没有行进1公里,但是车胎上已经是扎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刺了,以至于修车的师傅说,“补胎——我看就没这个必要了吧……”。

这就是生活,上帝是会逗你玩的。

行迹16-伪满皇宫

伪满皇宫博物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建立满洲国,以此控制中国东北。因为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不承认满洲国,所以称其为伪满洲国或伪满。1932年3月9日溥仪就任满洲国执政,4月3日执政府迁入原吉黑榷运局旧址。1934年3月1日溥仪称帝,执政府机关改为宫内府。因日本天皇的宫廷叫皇宫,溥仪的这个宫廷就只能对外称为“帝宫”。至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前,满洲国帝宫一直作为溥仪办公和生活的地方。其宫廷区域分为用于政务办公的外廷和帝室生活的内廷两个部分,建筑风格东西合璧,自1945年满洲国解体以后,帝宫建筑毁损严重。

伪满皇宫博物院

传说,溥仪最后从这里逃走的那个晚上,门口这座钟也停了,永久地指向九点十分。

伪满皇宫博物院

内府。

伪满皇宫博物院

传说,当年日本军打仗钢铁匮乏无法造炮,溥仪得知,带头把自己宫里的这几盏金属大灯给捐了,“情景相当感人”。

伪满皇宫博物院

当年日本人造的房子普遍白天像晚上似的。

伪满皇宫博物院

海报。

伪满皇宫博物院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