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上个冬天再去黄山一次,看雪去,种种因素,未能成行。
项目终于告以段落,决定带大家一起去黄山、宏村、西递一线,好好放松一下。
黄山篇
世界上最浩瀚的是大海,比大海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这是探索频道的一个节目,从Lin那知道的,有空把碟找来看看,先把内容转一下,还是挺刺激的。
探索频道发现了一档挺有意思的节目-MAN VS WILD,主角BEAR GRYLLSB是一名野外生存专家,服务于英国某特种部队,曾经成功登顶珠穆郎玛峰,独木舟横穿冰封的北大西洋,他有许多让人不可思意的野外经历.这档节目里他要只身前往世界著名的原始丛林冰川岛屿,身体力行的传授野外生存经验,诠释人类如何用智慧驾驭战胜险恶的大自然。
今天这集他被直升机扔在了佛罗里达Everglades沼泽中央,一个每年至少有60人误入走失,100多万条鳄鱼游弋其中,上千蛇种大型食肉兽类如黑熊出没的由北向南几乎贯穿整个佛洲的死亡沼泽带。我的概念就是每次从FORT MYERS到MIAMI横穿Everglades的高速路上以100英里的时速行驶一个半钟两旁一成不变死寂般的沼泽雨林风景带。只备有水壶,军刀,火石,看他如何返回人类文明.
跋涉伊始,在没有指南针的情况下确定方向,当时是下午三点,三除以二,一点半时时针的位置对准太阳,表盘上12所指的就是南方.决定朝西行后还需要找一条易走的路,高耸的热带巨柏遮挡着视线,只有登高观望,没有热带雨林原著灵掌类爬树技艺与力量,将两脚的鞋带绑在一起,借助重力鞋带的张力与树皮之间摩擦力爬上树冠观察地形确定下行程.掘下一根大概一米长的树枝将一头削尖当做拐杖武器EVEN救生用具,向目标行进.在沼泽里的每一秒钟都要注意周遭的动静,一个小水泡都暗藏杀机.夜就要降临,要在水上建一个干燥的地带,生起小火,既保暖又防范大型食肉动物的偷袭。佛洲最不缺的棕榈叶是被褥的极好带替品,蕨类植物做床褥增加舒适度,再找来芭蕉树中间干燥的不知是土还是什么隔潮,就可以过夜了,不是每种蕨类都可以置床,有种看上松软的叫西班牙苔藓,里边裹有肉眼难辩的爬虫,被蛰咬后奇痒无比。在火上将全身上下衣服鞋子烘干,尤其是脚,在水里和着腐朽的树干及衍生的细菌泡过后不及时处理容易感染腐烂,如果丛林里不能走等于死路一条,这里的夜是不眠的,兽号虫鸣不决于耳,但也得将就了.
清晨被鸟叫声吵醒,浑身无力,已好久未进食了,翻开一堆潮湿的树枝,随手抓起一把还生生蠕动着的蛆状生物塞进嘴里,用矜持的英伦口音解释着他的从林健康理念,少食多餐,这也是野外生存的基础.记得<亮剑>中苏联教员给野战军上的第一课也是学会在丛林中怎么吃,还戏谑中国人是天生的野外生存专家逮什么吃什么。卡路里很快消耗光,环顾四周,有只青蛙,拎起来连头带身子一起送进嘴里,吞下前还要先咀嚼几下,为了置其于死地别再胃里生出故事,更重要的是来之不易的蛋白要100%消化掉。口渴了,脱下衣服把水过滤后接在水壶里饮用。视野里一群鳄鱼逡巡徘徊,主角要上场了,周围一片静寂,这片水域是如何不能接近,鳄鱼被惊扰后会以每小时50-60公里的速度向你攻击。一棵被飓风刮倒的巨柏正好横艮于鳄鱼群之上,一端为断处另一端架在对面的巨柏上,只有顺着巨柏爬到对面,一个不小心也许就会从粗大且因潮湿而褪皮的树干上滑下不偏不倚落到敌人嘴里,可在这里你没有选择.小心艰难的通过后,又饥肠轳辘,发现了野兽的足迹和树上被熊掌抓过的掌痕,寻着足迹看能不能找到食物,竟意外的发现一块的开阔干燥的平地和几棵本不应该在此生的柚子树,通过判断是一个野战军的旧营,在此扎营过夜应该比较安全.一堆树枝横七竖八的和一棵树架起与地面成45角的棚子,用棕榈树叶绑定,找来扩叶搭在棚子上,一个能避风遮雨的角落就建成了。夕阳十分,一只老龟慵懒的靠在柚子树下,这可是一顿奢侈大餐!拣起来用折来的小树枝叉入龟头,搅动几下就结束了本来可以延续万年的生命,扔入生起的火堆,大概一小时等龟壳松脆,锹开龟壳,淋上柚子汁大快朵颐一番,营养又美味!夜幕再次降临,又一个绵长烦闹的夜~
新的一天同样冲满杀机,继续要踏着沼泽地向西行,早晨下了点小雨,天还阴沉,要再次确定方向,沼泽是流向墨西哥湾的,水流的方向是南方,但沼泽里水流极其缓慢,一天也流不到100英里,将树枝插在泥土里,水壶连着棕榈叶绑在树枝上,一个钟头后方向基本明朗了.又半天过去,一条不见底的小溪阻挡住了去路,溪流完全不被雨林遮挡暴露在阳光下,鳄鱼最喜欢潜到这种露天溪底避暑,也就是说这看似平静的小溪其实到处都是死亡陷阱,沿溪边走了一段,找到了小溪最窄的地方,据鳄鱼习性,一般潜到水底45分钟左右会浮出来换换空气晒晒太阳因为他毕竟是冷血动物,所以在要确定是否安全就得观察等候;一个小时过去,没出现什么情况,经验告诉他鳄鱼第一时间更容易攻击游在水面的生物,便潜入水底用最快的速度游到对岸,,长嘘一口气,有点后怕,身边游过一条小鳄鱼仔,掐着脖子嘴吧拎起来挑戏几下,放心多了,判断周围应该没有具威胁性的鳄鱼,鳄鱼会吃幼仔,一般大型鳄鱼群周围都不会有小仔。前面等侯的还是一个个泥泞的沼泽潭,走每一步都要用树枝探路,为了演示沼泽自救故意跳进一个,掉到沼泽里最忌讳挣扎,越挣扎陷的越深,只见他双手各抓住拐杖一头,运用臂力和拐杖的支称力引体向上式一点点撑出了沼泽潭,在没确定安全的情况下,继续匍匐前进。
要黄昏了,前面出现了干草地,就要走出沼泽带了,兴奋伴着警觉,深知前面潜伏着更大的危险!干草地长满了有一人高带锯齿的野草,几周前有人经过这片草地后已体无完肤.观察发现,锯齿是朝上生长的,只有逆着锯齿的方向才会被划伤,便一手横握着拐杖先顺着锯齿方向将草推倒,再向前行,轻松顺利走出了这片草地进入了蛇群遍布的浅草地带.不远处有条响尾蛇,脚步放慢放轻,每进一步都要四处环顾,千万不能惊动他们,一条红黄黑相间的小蛇向他靠近,记得阅读地理杂志时介绍这里红黄黑的小蛇有两种,黑纹红纹相接的叫SCARLET KING,温和无毒,黑纹黄纹相接的叫CORAL SNAKE,有巨毒相当危险,确认了是SCARLET KING后,捡起把玩起来,抬起头看到了远处的铁丝防护网,知道现代文明不远了~
7月23日
穿过沼泽地
又是一夜的雨,湿湿的,尽管有些冷,但是睡得还算不错。
营地旁边的野牦牛正在帐篷周围找东西吃,倒也相安无事。日程不紧,蹭到7:30才起床。
才发现这片草地三面环山,只有一个方向是出去的路。眼前的山依然云雾缭绕。
有些冷,煮些热东西吃。所有的东西都湿湿的,拿去烤火。结果不小心把我心爱的登山鞋烤开胶了,让我心疼了半天。
9:00的时候,我们期盼已久的六哥终于到了。大家见了六哥可高兴死了,比亲人还亲呢。和六哥一起到的,除了三匹马之外,还有N包方便面,还有一大袋水果。大家都乐喷了,在这种情形之下能吃上水果,无法形容的幸福。之前减负把食物丢掉的人,也不必担心挨饿了。
我们决定把原定两天的路今天一天走完。
11:15出发,路很差,或者说根本没有路,眼前全是沼泽。我换上在九寨沟时买的军用胶鞋,已经背了它N天了,今天终于轮到它排上用场了。
我穿胶鞋我不怕,我踩,我踩,我随便踩。雨一直下,愈加泥泞。
所有的包都给三匹马背了,大家轻装上阵,轻快不少。
六哥心疼最小的那匹马,还替它背了个包,让我们很感动,也不好意思。
沼泽之中,一处过河的地方被雨水冲毁了,六哥赶着马,自己也在齐腰深的水中趟了过来,那水可是冰冷刺骨的呀……
路上的景色也很漂亮,青山绿水,干干净净。
不断的河滩,我们只好绕来绕去。
15:25,我们走到了木螺子。
这里有一个小木屋,大家都进去烤火,这一路雨,每个人都又冷又湿。
16:00,再次出发。从沼泽逐渐走上了马道,又从马道逐渐走上了栈道,路越来越好走。
这些树,越看越像电影里的妖怪。
栈道上,一个当地的姑娘打着伞,从后面超过了我,走得很快。我很是不服气,就一直跟她赛着走。结果,没过多久,她就在我前方消失不见了,却累得我喘得不行,很没面子。
18:50,到了喇嘛庙。喇嘛庙正在重建之中,我们先到的几个人在监督修庙的僧人的帐篷里坐了一会儿,得知原来的喇嘛庙在文革中被破坏掉了。
现在也只是民间在募集善款重修,看图画上的原型很是宏大,不知重修能有几分。
坐车喇嘛庙到了六哥家,感觉条件好得出乎意料。双人间,没有空调和电视,其余和标准间完全一样,而且还便宜,包吃包住一天30元。
房间干净,我们倒是不好意思,身上太脏,衣服上包上全是泥,怕把人家弄脏了。到房间第一件事,洗个热水澡,换干净的衣服,真舒服啊。
21:00,终于开晚饭了。好几天了,终于吃上正经饭菜了。大家都忍不住了,一声令下,万箭齐发,风卷残云。吃得饱饱的,倒在床上,身下柔软的席梦思,温暖地睡吧。
2006年7月22日
进入长坪沟
12:15,出发4个半小时以后,我们终于登上了垭口,整个队伍没人掉队,没人吸氧。
这里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我们的心里是如此的畅快。
我们掏出怀里的哈达,压在山神庙下,保佑我们一路平安。
云,就在脚下,在眼前的山谷中如流水一般流动着。
云,忽而又分开,露出整个山谷。
凉爽甚至寒冷的大风不停地吹在身上,吹走了身上所有的疲累,心中是那种解除巨大压力后的畅快,难以表述,甚至后来登上四姑娘二峰的那一刻,都无法与此时相提并论。
垭口的风的确很大,不多久就把衣服都吹透了,很冷,大家都躲在大石头后面避风。但心中的兴奋却难以冷却,我们在垭口拍照、休息了半个小时,12:45才继续行程。
心里没有了负担,下山也很轻松。地上逐渐也有了草,只是山比较陡,走起来对膝盖的冲击很大,并且也很容易扭到脚。山腰的时候,兴奋劲逐渐过了,大家才感觉出饿来,索性原地啃了些压缩饼干。
在山上可以看到山脚下一片平整的草地,曲折的小河水从中间划过,那里就是我们今晚宿营的地方。看到目标,脚下也快了起来,到最后几乎是小跑到山下的。
15:25,我们终于到了营地。卸下包,脱掉外衣,死猪一样躺在草地上,这感觉实在太美了。
这片草地虽然还不错,但是,整个草地都均匀分布着牦牛粪,其分布间距刚好难以搭起一顶帐篷,后来我们只好找工具给个别牛粪搬家来腾出些地方。
旁边还有一大片各式各样的新鲜垃圾,怀疑是对穿的那队人留下的,强烈鄙视。我们自己的垃圾不是就地烧掉掩埋,就是自己背着,后来爬山时也是专门用马把垃圾运出去的。
天还下着小雨,领队竟奇迹般地点起了篝火,做饭。
扎营的时候,蒋哥感慨地说道: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好好地刷个牙!
我很奇怪,说:旁边不就是水吗?
蒋哥说这个对他来讲目前很困难,可能要等到两三天之后了。因为翻山之前减负的时候,他把他的牙膏牙刷全给减了……
这可把我笑疯了。不过这也看得出来之前有多么的紧张了,连牙刷都要减负了。
我们用尽最后的力气搭好帐篷,吃点东西,马上睡觉。实在太累了,一动也不想动。
翻过垭口,我们就进入了长坪沟,也就是进入了四姑娘山的范围了。
四姑娘,我们来了。
2006年7月22日
翻毕鹏沟垭口
5:30起床。夜里下了雨,很冷,早上的天依然阴着。可能是理县的背夫嫌小金那边的背夫抢自己的生意,骗他们说我们不要背夫了,或者也可能是其他人从中作梗,总之,我们的背夫并没按约定出现。总之,我们的精神寄托没来,却来了一群本地的背夫,而且,要价涨到400,是昨天价钱的两倍。至此,事情已经把我们逼到了死胡同,我们没有货比三家的权利,只有要或不要的选择。经过简单的讨论,最终我们回绝了背负们无理的价格,这时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次非常严峻的考验。这4600米的高度,个人负重走过去,对于缺乏高山经验的我们来说,的确是个巨大的问题。一般的队伍,到这里是极少不请背夫的。我们队伍里绝大多数人是第一次来高海拔,其中还有4位女士,在翻越的过程中如果任意一个人出现了高原反应,队伍是不可能停的,很可能只有领队一个人有能力去救助,但是如果两个人有高反,那后果就难以想象了。
所以,这个早晨,整个队伍都笼罩在一股相当紧张的气氛当中,很少人说话。大家把昨晚为背夫准备好的又重新打开,把东西又塞回自己包里。这时候,大家开始减负。所谓减负,就是扔东西,尽量减轻背包的重量。这可以说是人们在极度紧张中的一种行为。扔,把每个袋子都拿出来掂掂重量,能不能扔的都扔掉,不放过一丝重量。大家还是把很多食物都扔了,尽管这可能一味着要饿肚子,因为原计划翻过去以后,我们要再走两天才能走出去。我没有扔掉多少东西,不过把很多东西都放在了方便拿出来扔的位置上,我玩笑地说,如果走起来感觉真的不好,就边走边扔。
这个时候我倒是想起来,以前看报道说,珠峰上有很多被人丢下的装备,背包、帐篷,应有尽有。当时我就很无耻地想,要是我去了就把装备都捡回来。此刻我才稍微明白,很多情况下你不得不选择舍弃,还是命最重要,而在珠峰上能把捡到的装备统统背下来的人,一定是高人了。
我整体上还是处于信心大于恐惧的乐观状态。这几天一直大把吃防高反的药,昨天晚上还加大了剂量。保佑我们一切顺利把。
吃过早饭,7:45出发。我们请了一个当地向导为我们带路。跟随我们一起出发的,还有那些被我们回绝的背夫们,他们一直跟着我们,尤其是每个女生旁边都会“重点保护”,这当然不是他们好心,而是因为他们断定我们中间肯定有人中途“倒掉”,所以其实他们是在跟着生意。而在中途如果再想请他们背包,那价钱可就不那么简单了,据说五一高峰的时候,他们曾要过1500的高价。一路上,他们不断夸张地描述着前面的路程与危险,我们应付他们心理攻势的法宝,就是——信心与乐观。
天阴阴的,大家都很小心,低头默默地走着。走起来的感觉,的确与地海拔不太一样。我很注意走路的节奏,精确地控制着自己的呼吸。开始还是在山脚下的丛林里穿行,大家按照各自位置有序地行进,后来逐渐路开阔了起来,队伍也散开了些。
尽管路是越来越难走,但我的总体感觉是越走越有状态。在中段,最初我是每走30步就停下来喘气休息,后来是每走20步休息一次,再后来就是每15步一休息,每次休息大约15~20秒。领队反复叮嘱我们休息时千万不能一屁股坐下去,这样很容易高反一下子就来了,所以大休的时候,我也不卸包,只是找个石头靠一会。趁休息我量了一下自己的心跳,竟然有150条/每分钟,平时要是这样,肯定会心慌了。
下起了雨,衣服外面冷,衣服里面热。我没有注意到,当时我是越走越快了,当我到第二平台的时候,和后面的人已经有了很大的距离,这一段也是我最痛苦的一段。
第二平台附近,逐渐让人有些恐惧。旁边不断有巨石,以及巨石滚落留下深深的痕迹,小路的很多地方都被破坏了,这就是上面提到的前几天的山体滑坡。右侧前方不远,是几近垂直的石壁,估计巨石都是从那边滚下来的,这让我感到很不安,于是想尽快走出这片区域。然而越往上越陡,速度越慢,这让我有些着急。这个时候,我错过了一个岔路,直接往上走,路很陡,非常非常吃力,我只能一步一步地慢慢挪。
山腰的雨渐渐大了起来,风也大。我隐约听到后面的人在叫我,可是风很大,除了风声什么都听不清。继续走了一段,隐约又听到后面的声音,仍然听不清,不过我看到他们向我做手势,让我下去。我估计到可能是我走错路了,往回走,但心里真是不情愿,好不容易才爬上来的呀。后来知道,我走的这条路,我们领队第一次来的时候也走错了,到了顶上几乎是直壁,必须要从旁边的路绕开才行。
我撤回来到岔路,沿另一条路继续向上。这个时候,体力好像不是什么问题了,主要是注意控制气息,一定要顺,我全神贯注地控制节奏,避免打扰。
后来回忆,发现当时我似乎有轻微的反应迟钝,轻微的失忆。凭据是,当时我是在第二的位置,海模在最前面,后来雨大了,海模在一个大石头下面避雨,我经过时,还和他打了招呼。然而后来领队追上来时,问我前面还有没有人,我当时说,海模在前面。尽管这些经过我后来隐约记起了一些,然而当时却完全不记得了,可能是缺氧造成的吧。
当然,还得提一句那些背夫。他们跟着我们走了大半程,始终很失望,尤其是我们的女同胞们没有一个有倒下的迹象,最后他们只好放弃,悻悻地回去了。
快到垭口的时候,遇到从对面对穿过来的一队人,好像是民航的,他们下山,我上山。他们请了好几个背夫,而此时的我正背着包在不停地喘,甚至和他们打招呼的时候,话都说不连续。记得他们中的一个女的对我说,你的脸特别白,小心些。当时我看不见自己的样子,不过基本也能想象到了,不过很奇怪,这句话却让我当时信心大增,我觉得我一定能上得去。
后来的记忆有些模糊,没完没了的之字路,我的目标就是只在转弯的时候休息,但是越来越难以达到。我只是清晰地记得当时的那种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垭口就在眼前,却怎么也走不到……
北大湖滑雪场隶属于吉林北大湖体育旅游经济开发区,为我国AAAA级风景区之一,始建于1993年,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境内,东经126度,北纬43度。北大湖滑雪场规划面积17.5平方公里,距吉林市53公里,距长春市141公里。北大湖滑雪场场区域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主峰南楼山海拔1404.8米。北大湖滑雪场雪道最大高差达870米,具备承办任何级别国际赛事的自然条件,曾成功举办过全国第8届、第9届冬季运动会雪上项目的比赛,经亚奥理事会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第6届亚洲冬季运动会雪上竞赛5大项21小项比赛将于2007年1月28日至2月4日在这里举行。国际雪联专家和我国业内人士认为,为大湖滑雪场是中国举办大型综合性滑雪比赛和滑雪度假的最佳雪场。
目前在国内号称排名是:
就这么定了,下个雪季一定去北大湖,攒钱、攒钱……